
帶霜的枝條。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詩之一:“羅城振雲幕,鋒樹鬱霜枝。”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八:“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宋 蘇轼 《食甘》詩:“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凍得儗儗的雲色,映着半新不舊的赤旗,時時招拂、蕩漾着四周霜枝玉樹間的晨光。”
“霜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附着霜雪的枝條,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描繪秋冬時節的清冷景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霜枝”既是自然景象的客觀描述,也是文人寄托情懷的常見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深層含義。
霜枝是一個指代冬季中被霜凍覆蓋的樹枝的詞語。霜指的是低溫下水分凝結而成的白色結晶,枝則指的是樹木的分支。因此,霜枝就指的是被霜凍覆蓋的樹枝。
霜枝的拆分部首是雨(部首是指漢字的部首是漢字字典或其他文字排列時的分類依據),兩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霜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霜枝常常被用來描繪冬日的寒冷和枯寂,是冬季景象的常見元素。
霜枝的繁體字為霜枝,與簡體字相同。
霜枝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未發生變化。
1. 冬日的早晨,一片片霜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2. 我輕輕一觸碰,霜枝便破碎成片片冰花。
3. 去年的冬天,霜枝漫天飄舞,美得像仙境一樣。
霜枝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霜凍、枯枝、霜雪,等等。
和霜枝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霜凍、白霜、冰枝等。
與霜枝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因為霜枝描述的是特定的冬季景象,而它的反義詞可能因季節或氣溫不同而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