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北史·羊祉傳》:“按 祉 歷官累朝,當官允稱,委捍西南,邊隅靖遏。”
“靖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靖遏(拼音:jìng è)意為“安定”,特指通過治理或抑制動亂來實現穩定。該詞出自《北史·羊祉傳》,原文為:“委捍西南,邊隅靖遏”,描述羊祉在西南邊疆的治理成效。
“靖遏”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語,核心含義為“通過治理實現安定”,常見于古籍中對官員政績的描述。如需進一步了解《北史》原文背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詞典來源。
「靖遏」是一個成語,是指安撫和遏制。它含有穩定局勢、抑制動蕩的含義。
「靖遏」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青」和「辵」,其中「青」是聲旁,「辵」是義旁。它由12畫組成。
「靖遏」源于《史記·孔子世家》。原文是「敦慕能靖遏之将」,意思是稱贊孔子能夠敦厚尊敬有能力安撫和遏止矛盾沖突的人。後來這個詞成為古代文人常用的成語,形容能夠穩定局勢的人才。
「靖遏」的繁體字為「靜遏」。
在古時候,「靖遏」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例如,「遏」的古字形為「遏」+ 「土」,而現在的寫法則是「遏」+ 「辶」。
他的冷靜和果斷的行動靖遏住了這場騷亂。
靖國、靖兇、靖難
安撫、平定、遏制
激化、放任、失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