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遍。《晉書·王導傳》:“庠序設,五教明,德化洽通。”
(2).通達;貫通。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昔 魏 世數議此事,諸碩儒達學,洽通殷理者,鹹謂宜復肉刑,而意異者駮之,皆不合也。”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貢圖傳序》:“條貫周備,文理洽通。”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一節:“《漢書》前半部多取《史記》,後半部多本《後傳》, 班固 用力處在于博采群書所長,加以精确的考核,首尾洽通,創立斷代的新體。”
“洽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個核心含義:
普遍
指事物廣泛覆蓋或影響範圍全面。
例:《晉書·王導傳》記載“庠序設,五教明,德化洽通”,意為通過教育使道德教化普及天下。
通達;貫通
強調事物之間的流暢連接或邏輯上的透徹理解。
例:葛洪《抱樸子·用刑》提到“諸碩儒達學,洽通殷理者”,形容學者對道理的融會貫通。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文或特定學術語境。如需使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其“普遍性”或“貫通性”的語義側重。
洽通是指溝通暢通、相互交流順利。它可以用來形容人際關系或者信息傳遞的狀态。
洽通的拆分部首是水和舌。其中,“水”是左邊的部首,表示事物的液體、水流等屬性;“舌”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口腔有關的事物。洽通的總筆畫數為10。
洽通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字為「洽通」。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洽通漢字寫法為「洽」字的上面畫一個撇,下面加上一個點,整個字形像一個足球形狀。而「通」字還保留與現代寫法相似的形狀,由幾個橫線和豎線組成。
1.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好,經常進行洽通。 2. 在商務談判中,洽通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洽談、通暢、互通有無、通消息
聯繫、交流、溝通、愉快交談
阻礙、中斷、隔絕、不通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