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約的意思、畏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約的解釋

謂窮困而畏縮。《史記·刺客列傳》:“ 高漸離 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司馬貞 索隱:“約,謂貧賤儉約,既為庸保,常畏人,故雲畏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拼音為wèi yuē,指因窮困而畏縮的狀态。該詞常用于描述因長期貧困、地位卑微而産生的心理退縮現象。


二、出處與語境

  1. 《史記》中的經典用例
    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高漸離因長期隱姓埋名做雜役(“庸保”),心生感慨:“久隱畏約無窮時”,最終選擇恢複身份。
    司馬貞索隱注:“約,謂貧賤儉約;既為庸保,常畏人,故雲畏約。”

  2. 字義分解

    • 畏:本義為“害怕”,引申為“因環境壓迫産生的心理退縮”;
    • 約:此處指“貧賤儉約的生活狀态”。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困頓畏縮”的深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約》的意思

《畏約》是指因為害怕或敬畏而産生的顧慮、拘束或壓抑的心理狀态。當一個人遇到重要的事情時,可能會因為對結果的擔憂而感到畏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約》的拆分部首為畏(wèi)和約(yuē),畏約共計12筆。

來源和繁體

《畏約》是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組合。在繁體字中,畏約保持不變,仍然是“畏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但是,《畏約》一詞的基本形态和現在幾乎保持一緻,所以漢字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例句

1. 他因為畏約而沒有向她表白。

2. 面對重要的考試,她感到畏約不安。

組詞

畏縮、約束、畏高、拘束、拘留

近義詞

懼怕、膽怯、害怕、忌憚、擔憂

反義詞

勇敢、無所畏懼、放松、自信、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