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廢的意思、阙廢的詳細解釋
阙廢的解釋
缺漏廢棄。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元學闕廢,荒儌傾頗。”
詞語分解
- 阙的解釋 阙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阙。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阙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京城,宮殿:“城阙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專業解析
阙廢(quē fèi)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阙”和“廢”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缺失、荒廢或未能執行,多用于描述制度、職責、禮儀等應履行而未履行的狀态。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闡釋:
一、分字釋義
-
阙(quē)
- 本義指古代宮門兩側的高台,引申為“缺失”“過失”。《說文解字》釋:“阙,門觀也”,後衍生為“缺漏”之意。
- 例:《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阙兮”中,“阙”即指城門兩側的樓台,後語義擴展至“空缺”。
-
廢(fèi)
- 本義指房屋傾倒,引申為“停止”“廢棄”。《說文解字》:“廢,屋頓也”,後泛指中止、荒置。
- 例:《論語·微子》“廢中權”中,“廢”表舍棄之意。
二、整體詞義
“阙廢”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因缺失而導緻的荒廢狀态,常見于以下語境:
- 制度或職責的荒弛
- 指本應執行的制度、職務因疏漏或怠慢而未能落實。
- 例:《宋書·禮志》:“禮樂阙廢,人神乏主。”(描述禮樂制度未能施行)
- 禮儀或規範的缺失
- 特指傳統禮儀、道德規範的遺漏與廢棄。
- 例:唐代柳宗元《與呂道州書》:“教化阙廢,廉恥不立。”
三、古籍出處與典型用例
- 《後漢書·曹褒傳》
“漢興,禮樂阙廢。”
- 《南齊書·武帝紀》
“邊虞未靖,徭役阙廢。”
四、近義詞辨析
- 廢弛(fèi chí):側重制度因懈怠而松弛(如“綱紀廢弛”)。
- 荒廢(huāng fèi):多指土地、學業等因忽視而荒置(如“學業荒廢”)。
- 阙廢:更強調因“缺失”直接引發的廢止狀态,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叙述。
五、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漢典(www.zdic.net)
結語
“阙廢”屬書面雅詞,凝練表達“因缺緻廢”的因果邏輯,承載傳統文化中對制度完備性與執行力的審視,今多用于曆史或學術論述。
參考來源:漢典(www.zdic.net)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中華古籍資源庫)
網絡擴展解釋
“阙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uē fèi,注音為ㄑㄩㄝ ㄈㄟˋ,其核心含義為“缺漏廢棄”,指事物因遺漏或荒疏而被廢止。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因疏漏、缺失而導緻的事物廢止或荒廢,強調“既有遺漏又有廢棄”的狀态。
- 構詞:由“阙”(缺漏)和“廢”(廢棄)組合而成,二者疊加表達雙重含義。
2.出處與例句
- 出自清代學者王闿運的《<桂陽州志>序》:“元學阙廢,荒儌傾頗。”
此處描述學術因荒疏而衰敗,體現“阙廢”在文脈中的實際用法。
3.易混淆詞辨析
- 與“廢阙”的區别:
“廢阙”是成語(fèi què),指徹底廢止或廢除某職位/制度,如“廢阙官職”;而“阙廢”更側重因缺失導緻的廢止,需注意語境差異。
4.用法說明
- 多用于描述制度、學術、禮儀等因疏漏而逐漸荒廢的情況,如“禮法阙廢”“典籍阙廢”等。
- 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籍或文史類文本。
“阙廢”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詞語,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缺漏+廢棄”的雙重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漢典)的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英白心百韻牋辨物居方伯克不學面牆插闆長人唇膏存紀大服東風浩蕩董統杜蔽堕倪嚎天喊地黑雨紅船護回江翻海倒箋探郊端交誼舞戒律雞黍期科枝料虎須論箸蠻子迷彩難如登天篇幅品紅評綠奇表啓殡寝閤青線人造湖穑民生活力盛飾嬸娘手扇首足順助司旦所懷肅然炭精紙沓嶂同枕讬芘娃兒未達一間溫惠汙泥濁水五色雲纖白小貂戲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