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歲的意思、受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歲的解釋

(1).佛教以每年七月十五日為受歲之日。和尚于夏季安居修學,學畢,增一法臘,故稱。《增壹阿含經·善聚品》:“佛告 阿難 曰:‘汝今於露地速擊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歲之日。’”

(2).泛指增加一歲。 唐 李嘉祐 《元日無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遺冉從弟補阙纾》詩:“白髭空受歲,丹陛不朝天。” 宋 陳師道 《元日》詩:“望鄉仍受歲,回首望松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歲”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受”表示接受、承受,“歲”指年歲、年齡,合指接受年歲的增長。《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年歲漸增的自然狀态”,體現生命延續的客觀規律。

二、古代用法 古代文獻中,“受歲”常與祭祀、祈福相關。《周禮·春官》鄭玄注提到“受歲”為歲末祭神儀式,表達對自然時序的敬畏;《禮記》疏證稱其為“承歲稔之佑”,含感恩天地賜予豐收年景之意。

三、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可指代慶賀生辰,如老舍《四世同堂》描寫角色“靜坐受歲”,通過守歲儀式表達對時光流逝的坦然;也延伸出“承受歲月磨砺”的哲學含義,如錢鐘書《管錐編》用“山嶽受歲”比喻事物經時間沉澱後的厚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

“受歲”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佛教文化和文學語境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指年齡增長或時間推移帶來的歲月變化,常用于表達對生命曆程的感慨。例如:“感受歲月的寂寞,放飛生活的灑脫”。

二、佛教術語

  1. 特定日期:佛教以每年七月十五日為“受歲之日”,源于僧人夏季安居修行結束後,法臘(僧齡)增加一歲。
  2. 儀式意義:僧人通過三個月閉關修學(稱為“夏安居”),結束後需舉行受歲儀式,标志修行資曆的提升。如《增壹阿含經》記載佛陀命阿難擊鐘宣告受歲。

三、文學化表達

唐宋詩詞中常以“受歲”暗喻年齡增長,帶有對時光流逝的喟歎。例如:

四、使用場景

  1. 佛教語境:描述僧侶法臘增長或宗教儀式。
  2. 文學創作:用于表達歲月變遷、人生感慨等主題。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佛教儀軌細節,可參考《增壹阿含經》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邊俸避井入坎並處冰壯畢姻不爽累黍唱誦鈔犯炒戚稱耗澄墜弛刑徒蟲言鳥迹出格醇悫辭多受少聰明正直達分典藩東北虎鬥别氣蛾眉月惡魔脯脡耕藉官法如爐故宮博物院龜化城鼓睛暴眼過賬厚情候送花國黃須兒夥多檢儉澗盤兼術夾私忌克精進不休鯨鵬稽掃糾治榉柳良會錄蔌摩羅暮春匹士懃惓囚首三交兩句言生翠濕季師楷手平讨海調攝銅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