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人的意思、馬來人的詳細解釋
馬來人的解釋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民族。另有少數分布在泰國和新加坡等國。約1840萬人(1985年)。講馬來語。多信 * 教。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漁業、航海業、手工業。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來人的解釋 送取東西來的人,帶信人收條請交來人帶回詳細解釋.将來的人。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宜命賢哲,作《帝典》一篇,舊三為一,襲以示來人,摛之罔極。”.來的人。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
專業解析
馬來人是東南亞地區具有重要曆史文化意義的民族群體,其定義在漢語詞典及學術研究中包含三個層級:
- 狹義概念指馬來西亞憲法認定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于馬來半島及婆羅洲北部,使用馬來語(屬南島語系),信仰伊斯蘭教;
- 廣義範疇涵蓋蘇門答臘、加裡曼丹等地的南島語系馬來族群,包括印尼的米南加保人、亞齊人等分支;
- 人類學術語"馬來人種"曾用于描述東南亞至太平洋群島的南島語族群,該分類法現已被更科學的"南島語族"概念取代。
語言特征方面,标準馬來語(Bahasa Melayu)與印尼語同屬澳斯特羅尼西亞語系,使用改良的拉丁字母書寫系統。該民族在曆史上建立過滿者伯夷、馬六甲蘇丹國等重要政權,現存文獻可追溯至7世紀的室利佛逝碑銘。
根據2023年東南亞人口統計,狹義馬來人口約3200萬(主要分布于馬來西亞、文萊及泰國南部),廣義族群總數逾2.3億。該群體在飲食文化、建築藝術(如尖頂清真寺)和紡織工藝(巴迪蠟染)等方面形成獨特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馬來人(Malay)這一概念在不同語境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定義及特征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
廣義馬來人
指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島國的南島語系民族,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用印度尼西亞語族語言。這一群體涵蓋馬來群島、東南亞大陸南部及部分大洋洲地區的原住民。
-
狹義馬來人
特指東南亞國家中以“馬來族”為族稱的群體,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文萊等國,是馬來西亞的法定主體民族。其文化特征包括伊斯蘭教信仰和馬來語使用。
二、人種與起源
- 馬來人種屬于蒙古人種的馬來類型(又稱“南島-蒙古人種”),可能由爪哇早期居民與安達曼人種融合形成。
- 曆史遷徙:馬來人大規模向外擴展約始于1500年前,語言演變和分布佐證了這一遷徙過程。
三、語言與宗教
- 語言:使用馬來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是馬來西亞、印尼、文萊的官方語言之一。
- 宗教:約99%的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宗教深刻影響其社會規範與生活方式。
四、分布與人口
- 主要聚居地:馬來西亞(西馬為主)、印尼蘇門答臘和婆羅洲沿岸、泰國南部等。
- 人口規模:狹義馬來族人口約3000萬(2025年估算),廣義群體則超過4億。
五、詞源與曆史
- “馬來”一詞源于蘇門答臘島古國“末羅瑜”(Melayu),7世紀中國史籍已有記載。
- 曆史上馬來半島曾受蘇門答臘古國影響,形成獨特的文化圈,後成為現代馬來西亞國家認同的核心。
補充說明:需注意“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Malaysian)的區别,後者為國籍概念,包含馬來族、華裔、印度裔等多元族群。
别人正在浏覽...
暗淺白色人種豹子北國變見柴抟長骛棰敕出群器催生禮倒壽德禮地磁極堤阏頓捽耳食之談氟利昂負馱浮筠甘臨庚伯公車司馬令過尤黃口兒徽婳夾毂隊監督借親戢翮驚代鹫石霁雨集裝箱孔宣蘭焚冷不丁琳璵漏光砢礧麥秋買山美配每下愈況門環模狀木然鬧年成蹑屩泥塑盼眄輕儳柔蝡生靈塗炭雙重人格水雲居天仙配閑在遐域匣子炮新定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