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筠的意思、浮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筠的解釋

玉的彩色。《禮記·聘義》“孚尹旁達信也” 漢 鄭玄 注:“孚,讀為浮。尹,讀如竹箭之筠。浮筠,謂玉采色也。” 晉 王嘉 《拾遺記·蓬萊山》:“有浮筠之簳,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 唐 元稹 《出門行》:“求之果如言,剖出浮筠膩,白珩無顔色,垂棘有瑕累。”亦以指竹。 唐 陸龜蒙 《雙吹管》詩:“長短截浮筠,參差作飛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本義:玉的彩色

  1. 基本含義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鄭玄對《禮記·聘義》的注解,其中提到“浮筠”指玉的彩色或光澤,形容玉石的溫潤透亮特性。例如《拾遺記·蓬萊山》中“浮筠之簳”即用此意,描述玉石的光澤。

  2. 古籍例證
    唐代元稹《出門行》中“剖出浮筠膩”一句,以“浮筠”比喻玉石的瑩潤質地。


二、引申義:竹的美稱

  1. 象征與用法
    唐代起,“浮筠”被用作竹的雅稱,因“筠”本指竹子的青皮,引申為竹的代稱。例如陸龜蒙《雙吹管》詩中以“浮筠”指代竹制樂器,突顯竹的修長與清雅特質。

  2. 文化意象
    這一用法多見于詩文,通過“浮筠”暗喻竹的高潔品性,與傳統文化中竹象征堅韌、清高的意象相契合。


“浮筠”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可指玉石的色彩光澤,亦可象征竹的品格。其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象征的延伸,常見于古籍及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筠(fú yún)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豐富多樣。下面将為你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浮筠由水部(氵)和貴部(貴)組成,擁有十一畫。 來源: 浮筠取自古代文學作品《宋詩選·王之渙詩集》中的一句詩:“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淺草才能沒馬蹄,島砂若可買鳴蟬笑。”此句用意深遠,描繪了人在感情交往中相聚和分離的不易,以及大自然中事物的短暫和輕盈。因此,浮筠一詞成為形容喜懷或悲愁之情的藝術理想象征。 繁體字: 浮筠在繁體字中書寫為「浮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浮筠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浮筠的繁體字「浮蕓」為「浮蒕」,部分古代字典中也将其寫作「浮雲」,但其含義和用法都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的情感如同浮筠一般,輕盈而易逝。 2. 那幅畫展現出一種浮筠般的美好與脆弱。 3. 她微笑起來,像是一朵浮筠般幽雅的花。 組詞: 有關浮筠的組詞有浮光掠影、浮瓜沉李等,它們都借用了浮筠的意象,描述了物事的輕盈、變幻和短暫。 近義詞: 與浮筠意思相近的詞彙有輕盈、潇灑、飄逸等,它們都強調了某人或某物的輕靈和飄逸之感。 反義詞: 相對于浮筠的輕盈和飄逸,其反義詞可以是沉重、笨重、沉默等詞彙,以表達相反的特征和感受。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需求。如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