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模狀的意思、模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模狀的解釋

(1).猶規矩。《公羊傳·定公五年》“ 越 者能以其名通也” 何休 注“ 越 治國有狀” 唐 徐彥 疏:“此狀謂模狀也。模狀猶規矩。”

(2).對事物情狀或聲音的描繪。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按 坡 詩有《以涵星研贈範純夫侍講》《風月石屏贈子功中書》,共二首。詩中模狀與此研實合。”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二折:“叔叔,你打與我個模狀兒。[正末唱]則他生的短矮也那蠢岔身材。”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二折:“我打個模狀兒説,可不道有一半兒朦朧倒有一半兒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模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形狀相似或相仿
    • 指事物在外形或結構上的相似性,如“模狀”一詞中的“模”指模型、樣闆,“狀”指形狀、外貌,組合後強調形态的相似性。

二、引申含義

  1. 規矩或規範
    • 源自古代典籍,如《公羊傳》注疏中“模狀猶規矩”,表示事物遵循一定的規則或标準。
  2. 對事物情狀或聲音的描繪
    • 用于文學或描述性語境,例如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提到詩中“模狀”與實物相合,指對事物特征或聲音的細緻刻畫。

三、應用舉例

四、總結

“模狀”既可指形态的相似性,也可引申為規矩或文學中的細緻描繪,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多義性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表達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模狀:一個描述物體外形的詞彙

模狀(mó zhuàng)是一個描繪物體外形的詞彙。它由部首木和字形卄組成共11筆。

部首和筆畫:模狀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它的字形中間是木,上面是代表刻刀的一折形,下面是一組與忠、育等字相同的部分,顯示了使用刻刀在木上雕刻外形的過程,共11筆。

來源:模狀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字典中,用于描述物體的形狀。

繁體:在繁體漢字中,模狀的書寫方式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法中,模狀的字形稍微有些變化。例如,字形中間的木字的右側會多出一筆彎曲的線條。

例句:他的臉上帶着一絲凝重的模狀

組詞:模式、模具、模型。

近義詞:形狀、外形、輪廓。

反義詞:紊亂、混亂、錯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