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射的意思、木射的詳細解釋
木射的解釋
又稱十五柱毬戲。 唐 陸秉 著有《木射圖》一卷。其法為在場地一端豎立十五個象征“侯”的木筍,其中十個木筍上各寫一紅字,分别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另五個木筍上各寫一黑字,分别為:傲、慢、佞、貪、濫。紅黑相間,作為目标,用象征“箭”的毬,從場地的另一端滾去,命中紅筍者為赢,命中黑筍者為輸。參閱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射的解釋 射 è 放箭:射箭。後羿射日。 用推力或彈力送出 * 等:射擊。掃射。發射。射程。射手。 氣體或液體等受到壓力迅速流出:噴射。注射。 放出光、熱、電波等:射電。輻射。射線。照射。反射。 有所指:暗射。影
專業解析
木射是中國古代一項兼具娛樂性與禮儀教化的投擲類遊戲,起源于唐代,又稱“十五柱球戲”。其核心形式為:以木球滾擊立在地面的十五根木柱,根據木柱所刻文字判定得分。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遊戲形式
- 器具設置
豎立十五根木柱(高約一尺),其中十根用朱砂刻寫儒家美德文字(如仁、義、禮、智、信),五根用墨汁刻寫貶義詞彙(如慢、佞、貪、濫、愚)。
- 規則要點
參與者從遠處滾動木球撞擊木柱,擊倒朱書木柱得分,擊倒墨書木柱扣分,最終以得分高低定勝負。
二、文化内涵
木射的設計蘊含儒家道德教化思想:
- “紅勝黑負”的象征:朱色代表美德,墨色代表惡行,通過遊戲強化“尊禮崇善”的價值導向。
- 體育與德育結合:唐代文人将木射視為“修身習禮之戲”,兼具強身健體與道德訓誡功能,反映了古代“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
三、曆史演變
- 起源:唐代文獻《郡齋讀書志》首次記載木射規則,宋代《事物紀原》考證其由古代“擊壤”遊戲演變而來。
- 發展:宋元時期流行于宮廷與士大夫階層,明清逐漸衰落。其形式與現代保齡球有相似之處,被部分學者視為保齡球雛形。
四、現代研究與保護
當代學者通過文物與文獻互證,複原了木射的器具形制。例如:
- 考古依據:西安唐代遺址出土的彩繪木柱殘件,刻有“仁”“傲”等字樣,印證了文獻記載。
- 非遺傳承:部分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嘗試複原木射,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傳統體育體驗活動(來源:《中原文物》2020年專題報告)。
學術參考文獻
- 劉秉果《中國古代體育史話》,中華書局,2007年。
- 崔樂泉《圖說中國古代遊藝》,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 王俊奇《中國唐宋體育史》,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木射”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球類遊戲,起源于唐代,又稱“十五柱毬(球)戲”。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規則
- 道具設置:豎立15根木柱(筍型),其中10根用紅字書寫儒家美德——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另5根用黑字書寫負面品行——傲、慢、佞、貪、濫。
- 玩法:參與者從場地另一端用木球滾射木柱,擊倒紅字柱得分,擊倒黑字柱扣分,最終以得分多者為勝。
二、曆史背景
- 唐代陸秉曾著《木射圖》專門記載此遊戲,但原書已失傳,僅宋代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留有相關描述。
- 被認為是現代保齡球的雛形,展現了古代體育與道德教育的結合。
三、文化意義
木射通過紅黑柱的象征設計,将遊戲與儒家倫理結合,既具娛樂性又傳遞了“揚善懲惡”的理念,反映了唐代社會對道德修養的重視。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記載或具體玩法演變,可查閱《郡齋讀書志》或相關古代體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傲撇炳烈蔽圉餐腥啄腐常古串車楮葉打雞窩谠切的子放良凡事梵塔忿戾憤厲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槁書蛤像觀禮閨薄韓風郇瑕靖言襟懷坦白九蟲筐床癞漢指頭梁窦靈君龍盾樓台鸾車亂頭粗服籮篼懋懋内幕喏喏連聲偶言潘髩貧難憔神悴力侁侁勢交收禮首戾曙然思越泗州戲天候調光同生頭訖瓦楞子衛生球違俗萎瑣文鳥污眼枭鳴邪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