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捶的意思、馬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捶的解釋

見“ 馬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捶(mǎ chu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名詞,指馬鞭,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驅馬的工具或作為刑具使用。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馬捶即馬鞭,由“馬”與“捶”(鞭打)複合構成,屬名動複合結構。其核心功能為驅策馬匹,引申可指代刑具。例如:

“執馬捶以禦馬。”(手持馬鞭駕馭馬匹)

二、字源與詞源分析

  1. 單字解析:
    • 馬(mǎ):象形字,甲骨文作馬形,本義為家畜馬匹。
    • 捶(chuí):形聲字,從手、垂聲。《說文解字》注:“捶,以杖擊也。”本義為敲擊,引申為鞭具。
  2. 複合構詞:

    二字結合後,“馬”限定用途,“捶”強調功能,形成工具類名詞,屬先秦漢語常見構詞法。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古代典籍:
    • 《後漢書·董卓傳》載:“以馬捶撲殺之。”此處指以馬鞭作刑具(一說為“馬杖”)。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釋“捶”:“所以擊馬者曰馬捶。”
  2. 現代辭書: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卷:“馬捶:馬鞭。”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捶,通‘箠’,馬鞭。如‘馬捶’。”

四、語義演變與文化關聯

早期“馬捶”為實用工具,後因材質(如竹、革)與用途分化,漸被“鞭”“策”替代。其作為刑具的引申義,反映了古代“刑具生活化”現象(如《漢書·刑法志》以“捶”為杖刑工具)。


參考文獻來源(無有效電子鍊接時标注文獻信息):

  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第609頁。
  2. 《漢語大詞典》第12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217頁。

網絡擴展解釋

“馬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詞義
    “馬捶”同“馬棰”或“馬箠”,指馬鞭或馬杖,即古代用于驅趕馬匹的工具。例如《莊子·至樂》中提到“檄以馬捶”,即用馬鞭作為傳遞命令的象征。

  2. 通假字與異體形式
    該詞存在多種寫法,如“馬棰”“馬垂”等,均為“馬捶”的異體形式(、)。其中“捶”通“箠”,表示鞭打,如《公羊傳·定公八年》注“捶馬銜走”,即鞭打馬匹使其行進。

  3. 比喻與象征意義
    在古代軍事中,“馬捶”不僅是工具,還象征指揮權。持捶者通過指揮馬匹來引導軍隊方向,因此衍生出“領導”“掌控”的抽象含義()。

  4. 字義分解

    • 馬:指代馬匹,作為古代重要交通工具和軍事資源。
    • 捶(通“箠”):指棍棒或鞭子,強調擊打動作()。
  5.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成語中。例如“捶胸頓足”中的“捶”保留了擊打的本義,但“馬捶”作為整體詞彙已退出日常語言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工具或通假字現象,可參考《莊子》《公羊傳》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代百折千回拔絜便裝柄任啵噜猜谮雌劍獃況鍍層馮馮翊翊風名改策割刿鹳子歸真反樸漶漫歡言護種簡佩皭然金飙金指甲九貉拘牽刊出愣愣瞌瞌連漫潦潦吏節廬居馬蹄銀梅花陣扪蝨妙英妙語驚人慕蔺逆臣披腹牽頭切照請求青田石牲玉石矶實事筮驗使眼色疏神馊臭韬晦之計殢酒渟濙體物推策王伯文軸五福仙娃謝安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