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扪蝨的意思、扪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扪蝨的解釋

亦作“ 捫虱 ”。1. 前秦 王猛 少年時很窮苦。 東晉 大将 桓溫 兵進 關中 時,他去谒見,一面侃侃談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無人。 桓溫 見他不凡,問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傑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 說:你不遠數千裡而來,但“ 長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 ”,百姓還不知你到底要怎麼樣,所以不至。 桓溫 無言以對。見《晉書·王猛傳》。後以“捫蝨”形容放達從容,侃侃而談。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披雲睹青天,捫虱話良圖。” 宋 王禹偁 《五哀詩·故國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陰 幕, 漢 鼎入 周 室;失志罷屠龍,佯狂遂捫蝨。” 清 石韫玉 《折桂令·自題歸來圖》套曲:“一個個妙技屠龍,雄談捫虱,壯志聞雞。”

2.泛指任情自適。 唐 李颀 《野老曝背》詩:“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元 揭傒斯 《題牧羊圖》詩:“白晝捫蝨眠,清風滿高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扪虱(mén shī)

一、字義解析

  1. 字源:“扪”意為用手撫摸、按捺;“虱”指寄生在人畜體表吸食血液的昆蟲虱子。
  2. 本義:指用手捕捉或按捺身上的虱子,形容不拘小節、放任自適的行為。

二、文化典故與引申義

此詞因《晉書·王猛傳》典故而廣為人知:前秦名相王猛曾“扪虱而談”,一面捉虱一面縱論天下大事。後世引申為: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扪虱:用手捉虱。後亦形容放任不拘,從容談論之事。

    引例:宋·陸遊《孤寂》詩:“扪虱雄談空自許。”

  2. 《辭源》:

    喻指放任不羁,侃侃而談。典出《晉書》王猛見桓溫時“扪虱而言,旁若無人”。

四、文化意蘊

“扪虱”在傳統文化中承載雙重象征:


參考資料來源:

  1. 《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魏晉風度與傳統文化》(文史研究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扪蝨”(也寫作“扪虱”)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晉書·王猛傳》記載的曆史典故,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扪蝨”字面意為用手捉虱子,但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動作表現人物從容不迫的态度。它比喻在重要場合下仍能保持鎮定,旁若無人地談論大事。


典故背景

前秦王猛年輕時生活貧苦。東晉大将桓溫北伐進入關中時,王猛穿着破舊衣服前去拜見。他一面侃侃談論天下局勢,一面隨手撚身上的虱子,毫無拘謹之态。桓溫問他為何關中豪傑無人歸附,王猛直言:“您駐軍灞水卻遲遲不渡河,百姓不知您真正的意圖,自然不敢前來。”


引申意義

  1. 從容自若:形容人在重大場合中鎮定自若、不拘小節(如王猛面對桓溫的表現)。
  2. 高談闊論:借指在談論重要事務時展現出的自信與氣度。唐代李白曾用此典入詩:“披雲睹青天,扪蝨話良圖”(《贈韋秘書子春》),表達對友人才華的贊賞。

使用注意


常見混淆

部分資料提到“扣槃扪燭”一詞(出自蘇轼《日喻》,比喻認識片面),但該成語與“扪蝨”無直接關聯,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擺遞寶山空回霸市薄命懆惡成勳春牛凋替鬥蟀斷胫煩濫風和日麗諷解公夏鬼跌記桂轺赫怒畫肚回聲呼擾見風使帆绛樹兼洽季報記不真劫剝虀臼積壅郡侯夔卨流飄沒戲唱描黛閩荒穆若内丁匿形賠價乾都洽識乞骸臞瘠羣從羣言堂屈士辱舉三珠樹攝官承乏收缭裋褐速溶托勢忘戰必危顯昂香檨香願校舍下情上達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