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種幸福。《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漢 桓譚 《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衆多。”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壽。” 元 沉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套曲:“似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楊朔 《三千裡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萬世之室,後世子孫滿堂,富貴功名,應天上之三光,備人間之五福。”
(2).神名。賜福之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為失序。”
“五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幸福生活的五個核心要素,最早出自《尚書·洪範》,其内涵在不同曆史時期略有演變,但核心内容基本一緻。以下是具體解釋:
長壽(壽)
指生命長久且健康充實,是其他福氣的基礎。古人認為長壽需通過護生、行善積累福德(如提到“好生護生之德”)。
富貴(富)
包含物質財富與社會地位的雙重豐足,既需“財”也需“貴”。強調“治國‘福’”與財富、地位相關,而提到富貴也包含精神層面的滿足。
康甯(康甯)
指身體無病痛、心靈安甯,強調身心和諧。如所述:“康甯是探索前行的必要條件”。
好德(德)
注重品德修養,以善行積累福報。提到“好德”需“生性仁善”,認為品德是維持福氣的關鍵。
善終(考終命)
指自然安詳離世,無痛苦遺憾。解釋為“圓滿結束人生旅程”,進一步說明需通過修身養性實現。
現代學者對五福内涵進行了擴展,如加入“追求”與“人和”等要素,但傳統五福仍是春節祝福的核心内容,常見于春聯、賀詞中。
提示:若需了解五福的祈福習俗或相關典故,可查看、4、10等來源。
《五福》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五”是代表數字五的部首,而“福”則是代表福氣、幸福的部首。
它的筆畫分别是:五(4畫)+福(13畫),總共17畫。
詞語“五福”源于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着人們希望獲得五種幸福的願望。這五福包括壽、祿、康甯、富貴和好德。壽代表長壽與健康,祿代表高官厚祿,康甯代表平安健康,富貴代表財富與地位,好德代表品德和人際關系的美好。
在繁體字中,五福的寫法是「五福」。
古時候,五福的寫法有所不同。它按照古代漢字的結構,上面是五個點,下面是福字。這種寫法簡潔明了,更突顯了五福的意義。
以下是一個例句:“祝福你五福臨門,幸福快樂每一天。”這句話表達了對他人五福降臨的祝福和祝願。
與“五福”相關的組詞有:“五福臨門”、“五福同心”等。近義詞有“五福同享”、“五福臨門”等。反義詞則是“窮困”、“不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