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马箠 ”。
“马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词义
“马捶”同“马棰”或“马箠”,指马鞭或马杖,即古代用于驱赶马匹的工具。例如《庄子·至乐》中提到“檄以马捶”,即用马鞭作为传递命令的象征。
通假字与异体形式
该词存在多种写法,如“马棰”“马垂”等,均为“马捶”的异体形式(、)。其中“捶”通“箠”,表示鞭打,如《公羊传·定公八年》注“捶马衔走”,即鞭打马匹使其行进。
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古代军事中,“马捶”不仅是工具,还象征指挥权。持捶者通过指挥马匹来引导军队方向,因此衍生出“领导”“掌控”的抽象含义()。
字义分解
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现已罕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成语中。例如“捶胸顿足”中的“捶”保留了击打的本义,但“马捶”作为整体词汇已退出日常语言体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军事工具或通假字现象,可参考《庄子》《公羊传》等典籍,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
马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用马鞭或者其他东西打击马的身体。
马捶的部首是马字旁,共由7个笔画组成。
马捶一词来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至《说文解字》。繁体字为馬搥。
在古代,马捶的书写形式有所变化。常见的古字形表示为「馬捶」。
1. 绅士骑着马,手中握着马捶,示威的样子十分威风。
2. 骑手使用马捶调教马匹,使其更加听指令。
1. 马鞭:用来驱赶马的皮鞭。
2. 马鞍:安放在马背上供人骑坐的装备。
3. 马具:指马匹驾驭时所用的装备。
鞭打、抽打。
抚摸、拍马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