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實查照。舊時公文用語。 明 于謙 《安民疏》:“太子太保兼戶部尚書 金濂 題:切照京畿天下之本,稼穡衣食之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遼左棄地》:“為遵祖制舊疆,以保生民,以固危邊事:切照 太祖高皇帝 ,掃逐胡 元 ,開基未廣……現有軍人屯種居住,成家樂業,原係開墾内地,并非竄入夷巢。”
“切照”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公文用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差異,但核心意義可歸納如下:
基本釋義 指“切實查照”,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中,用于強調對某事項的嚴格核查或執行依據。例如明代于謙《安民疏》中寫道:“太子太保兼戶部尚書金濂題:切照京畿天下之本,稼穑衣食之原”,此處的“切照”即強調對京畿地區重要性的切實查證。
語境拓展
現代理解差異 當代詞典存在兩種解釋分歧:
建議在學術研究中優先采用高權威來源的釋義,若涉及特殊語境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更多原始用例可參考明代奏疏類文獻。
切照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刀(刂)和照(攵)。刀是切照的字形部首,表示該字的意思與刀有關;照是切照的聲旁部首,表示該字的讀音與照字有關。
切照的筆畫數為12畫。刀部位于字的左邊,照部位于字的右邊。
切照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它的意思是用刀進行切割,修整或整理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切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的切照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古代寫法中,切照的刀部的形态會更加像實際的刀,而照部的形态會更加像實際的手。
以下是一個關于切照的例句:
他用刀精細地切照着字。
切照的相關組詞有切割、切片、修整等。
切照的近義詞有整理、修整、切削等。
切照的反義詞有粗放、草率、搞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