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牲玉的意思、牲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牲玉的解釋

供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器。《左傳·昭公十八年》:“ 鄭國 有災, 晉 君、大夫不敢寧居,蔔筮走望,不愛牲玉。”《國語·魯語上》:“餘不愛衣食於民,不愛牲玉於神。” 韋昭 注:“牲,犧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 唐 李白 《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禮,祀典無虧。” 王琦 注:“玉,告神時薦於座之玉器,與牲币俱陳者。”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則肥,農夫則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牲玉是古代祭祀禮儀中使用的兩類重要祭品統稱,包含牲畜與玉器兩類器物。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牲玉既備”,杜預注:“牲,牛羊豕也;玉,珪璧也。”

從構詞法分析,“牲”指供祭祀用的純色牲畜,包括牛、羊、豬三牲;“玉”特指祭祀禮器中的珪、璧等玉質器物,象征對神靈的尊崇。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不同等級的祭祀需搭配不同規格的牲玉組合,如“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牲玉”為“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器”,這一解釋得到《禮記·郊特牲》“牲牷禮器,玉帛交錯”的文獻印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亦收錄該詞條,釋義與古籍記載一脈相承。

在祭祀文化中,牲玉組合具有嚴格的等級規範。據《禮記·王制》載,天子祭祀用“牲用繭栗,玉用黃琮”,諸侯則“牲用黝,玉用白琥”,不同形制與顔色的玉器對應不同祭祀對象,形成完整的禮制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牲玉”一詞的含義主要與古代祭祀活動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牲玉”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犧牲(牲畜)和玉器的組合。其中“牲”特指用于獻祭的牛羊等牲畜,“玉”則代表祭祀禮儀中使用的珪璧等玉制禮器。

  2. 文獻出處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1. 文化内涵
    牲玉是祭祀儀式的核心物品,象征古人對神靈的敬畏與誠意。祭祀時需按禮制陳列牲玉,以示虔誠,如唐代李白《為宋中丞祭九江文》提到:“牲玉有禮,祀典無虧。”

  2. 現代延伸
    部分資料将“牲玉”引申為對珍貴事物或人物的珍視(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撐,建議以祭祀本義為主。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具體物品,強調其在宗教和社會活動中的重要性。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國語》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按臨百二山川冰天不憑參與饞樣炒鍋出巡聰明過人脆而不堅撮風锉刻大身子頓曳俸滿撫勉伏氣感念關東軍規摹桂皮豪飲黃牙井位酒戰曠闊林臯六禽抹布慢舞明智民籍奶烏他黏澀弄珠坡土鉗口不言遷逡前說谯镌青繳嶔崎曆落認領人窮志短稍問侍寝叔豹睡長夢多舒眉死仗碎摺裙覥然銅雀土骨蛇晚莫沃洲無倪霞飛湘夫人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