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會議的意思、洛川會議的詳細解釋
洛川會議的解釋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指出:争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共6*産6*黨提出的全面抗戰路線。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後,在敵後放手發動群衆,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這次會議為實現中國共6*産6*黨對抗日戰争的領導以及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可靠的政治思想基礎。
詞語分解
- 洛川的解釋 洛水 。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容與乎 陽林 ,流沔乎 洛川 。”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四:“日夕登城隅,周迴視 洛川 。” 唐 武平一 《雜曲歌辭·
- 會議的解釋 ∶集合三人以上相與議事,并遵循一定的議程,所舉行的一種集會管理*********會議 ∶商讨并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特指*********會主教及其他領導人讨論并解決教義、教會管理、教規和其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洛川會議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洛川會議是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陝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旨在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是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産黨調整戰略的關鍵會議。
一、曆史背景
- 全面抗戰爆發: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華北、華東相繼淪陷,民族危機加深。
- 國共合作形勢:西安事變後國共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雙方在戰略上存在分歧。中共需明确自身在抗戰中的角色。
- 紅軍改編問題:根據國共協議,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但出征後的戰略方針亟待統一。
二、會議核心内容
- 确立全面抗戰路線
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主張發動群衆、實行民主、改善民生,與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形成對比。
- 持久戰與遊擊戰方針
毛澤東指出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決定在敵後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建立抗日根據地。
- 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
強調保持中共在政治和組織上的獨立性,鞏固無産階級領導權,防止投降主義傾向。
- 軍事與組織調整
成立新的中央軍委(毛澤東任主席),明确八路軍開赴前線的任務,并部署減租減息等政策。
三、曆史意義
- 戰略轉變:推動中共從國内革命戰争轉向民族解放戰争,從正規戰轉向遊擊戰,為敵後戰場開辟奠定基礎。
- 政治奠基:通過《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成為指導抗戰的政治綱領,強化了黨對戰争的核心領導作用。
- 凝聚民心:提出改善民生、動員群衆的政策,增強了全民族抗戰凝聚力。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來源網頁(如、4、7、10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洛川會議
《洛川會議》是指1945年3月在中國陝西省洛川縣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此次會議是***************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參會者包括*********、朱德、*********等黨和軍隊的領導人。會議主要讨論了關于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戰略計劃,提出了争取全面勝利的具體方案。
拆分部首和筆畫:《洛川會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氵”、“⺠”、“會”三個部首和十四個筆畫。
來源:《洛川會議》一詞來源于會議地點洛川縣的名稱,因為會議在洛川縣召開,故得名。
繁體:《洛川會議》(注:繁體字中的“會”與簡體字中的“會”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法确定《洛川會議》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因為該詞是*********成立後的現代用語。
例句:洛川會議的召開标志着***************在解放戰争中制定了明确的戰略方針。
組詞:洛川、會議
近義詞:無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