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h. cheap but useful] 牛溲是牛尿,馬勃是一種菌類,都可做藥用。比喻雖然微賤但是有用的東西
亦作“ 牛溲馬渤 ”。1.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别名。馬勃,一名屎菰,生于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兩者皆至賤,均可入藥。 唐 韓愈 《進學解》:“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馬渤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
(2).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宋史·吳潛傳》:“願陛下篤任元老,以為醫師;博采衆益,以為醫工。使臣輩得以效牛溲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 明 王世貞 《與樊待禦書》:“某不佞,聞古有助於人者,牛溲馬勃亦不卻也。”按,牛溲,一說即牛尿。參見“ 牛溲 ”。
“牛溲馬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字面解釋
引申義
比喻看似卑微或無用的東西,在特定情境或善于利用的人手中可發揮重要作用。也指“辯證看待事物價值”,強調物盡其用。
用法:中性或褒義,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
近義詞:化腐朽為神奇、物盡其用
反義詞:價值連城、奇貨可居
韓愈通過《進學解》強調:優秀的人才應如良醫,善于收集各類材料(無論貴賤),待需時取用。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萬物皆有用”的哲學思想,倡導對資源和人力的包容與善用。
如需更詳細出處原文或例句,可參考韓愈《進學解》及相關成語詞典。
《牛溲馬勃》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景物茂盛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植物生長旺盛、繁茂蓬勃的情景。
《牛溲馬勃》包含三個字,分别是「牛」、「溲」和「馬勃」。
「牛」的部首是「牛」,總共有四畫。
「溲」的部首是「水」,總共有十五畫。
「馬勃」的部首是「馬」,總共有十一畫。
《牛溲馬勃》最早見于《莊子·秋水》一章。莊子在這一章用了一種誇張的手法,通過描述草木旺盛的景象來抒發對天地運行規律的思考。這個成語在後來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表達。
繁體字對應的《牛溲馬勃》是「牛溼馬勃」。
在古代漢字發展過程中,字形有所變化。根據古籍記載,在舊字典中,《牛溲馬勃》的寫法為「牛溼馬勃」。
春天來臨,大自然萬物開始牛溲馬勃,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展現在眼前。
牛羊滿山、馬蹄疾馳、繁茂蓬勃、景色宜人。
繁花似錦、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黯淡無光、荒蕪凋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