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抹的意思、句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抹的解釋

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清 黃宗羲 《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 鹿門 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 荊川 、 道思 ,然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句抹"是古代文學批評術語,指對詩文進行删改或潤色的行為,常見于中國古典文論體系。該詞由"句"(文句)與"抹"(塗抹修改)複合構成,具體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層面指文字删修。《文心雕龍·镕裁》載:"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強調通過句抹實現文字精煉。宋代呂本中《童蒙詩訓》記載歐陽修作《醉翁亭記》"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隻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此為句抹的典型範例。

二、修辭層面涉及韻律調整。《詩式》記載唐人改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為"僧敲月下門",通過動詞替換使詩句更富音韻美。清代桐城派提出的"删繁就簡三秋樹"創作理念,亦屬句抹理論的發展。

三、批評層面作為鑒賞方法。金聖歎批《水浒傳》時運用"句抹"标注精彩文句,張竹坡評《金瓶梅》采用圈點抹線符號系統,形成古代獨特的文本批評範式。這種批改方式後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錄,成為官方認可的文學批評手段。

相關概念需區别于"句讀"(标點斷句)與"句法"(語法結構),其核心在于通過修改提升文本質量。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對詩文詞句進行删改潤色",收錄于第七卷第1143頁。該術語的演變過程在《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中有系統論述,體現了漢語文學追求"煉字鍛句"的美學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句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删除或修改文辭中的某些字句。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句抹”由“句”(句子)和“抹”(抹去、删除)組成,字面意為對文字内容的删減或修改。它常用于文學批評或編輯領域,指通過删改使文辭更精煉或符合要求。

  2.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黃宗羲的《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鹿門八家之選……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此處批評茅鹿門在選編文章時删改不當。

  3. 其他可能的解釋辨析
    部分詞典(如)提到“句抹”有“言辭拘謹”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多數權威文獻。主流用法仍以“删改文字”為主。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文本的修改行為,例如古籍校勘、文章潤色等,強調對原文的調整與優化。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代文學批評相關著作或權威詞典(如、3、8的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報務秉公辦理博齒波斯裁旨策問長生闆侈媻斥題初診黨老爺貂蟬滿座遞積房管風詠黻文拱肩恭恪詭冒含榮回鹘混穢火牛陣儉歲膠掌乣軍客座快馬加鞭賫排禮禁利屣禮刑龍媒沒皮柴扪心谟略慕料牧羣牛埭抛石爬山琪蘤榮擢三十六界生産資料折戗熟面孔碩大無比説鬭曙日素封缇室通訊衛星王小二過年威形撾打武漢市響珊珊鹹陽小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