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清 黃宗羲 《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 鹿門 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 荊川 、 道思 ,然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
“句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删除或修改文辭中的某些字句。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句抹”由“句”(句子)和“抹”(抹去、删除)組成,字面意為對文字内容的删減或修改。它常用于文學批評或編輯領域,指通過删改使文辭更精煉或符合要求。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黃宗羲的《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鹿門八家之選……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此處批評茅鹿門在選編文章時删改不當。
其他可能的解釋辨析
部分詞典(如)提到“句抹”有“言辭拘謹”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多數權威文獻。主流用法仍以“删改文字”為主。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文本的修改行為,例如古籍校勘、文章潤色等,強調對原文的調整與優化。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代文學批評相關著作或權威詞典(如、3、8的來源)。
《句抹》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句”表示一段完整的話語或文字;“抹”表示擦拭或消除。因此,組合在一起,意思是“删除或去除一段文字或話語中的某一部分”。
《句抹》的第一個字“句”由“口”為部首,第24筆畫構成;第二個字“抹”由“手”為部首,第7筆畫構成。
《句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那個時候,人們使用毛筆書寫,經常需要修改或删除自己的文字。因此,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用于描述删除、去除一段文字或話語的動作。
繁體字形的《句抹》為「句抹」。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句抹》一詞,古時候的書寫方式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基本的意思仍然是相同的。
以下是幾個使用《句抹》一詞的例句:
組詞:句段(意思是一段話或文字)、抹去、删除、删減。
近義詞:删除、消除、去除、抹掉。
反義詞:保留、添加、插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