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魚之紋,為高壽之征。《爾雅·釋诂上》:“鮐背、耇老,壽也。” 郭璞 注:“鮐背,背皮如鮐魚。” 漢 焦贛 《易林·震之比》:“耋老鮐背,齒牙動搖,近地遠天,下入黃泉。” 宋 梅堯臣 《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鮐背。”
(2).代稱老人。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鮐背,山農野叟,鹹以手加額,仰面謝天。” 清 曹寅 《集餘園看梅》詩:“鳩車竹馬曾經處,鮐背龎眉識此生。”
“鲐背”是中國古代對高壽老人的雅稱,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鲐背”指老年人背部皮膚因衰老出現類似鲐魚(一種背有斑紋的海魚)的褶皺或斑紋,象征長壽。通常代指九十歲左右的老人,如《爾雅·釋诂》提到“鲐背,壽也”。
詞源解析
經典出處
文化象征
古人常以鲐背代指高壽,如宋代梅堯臣詩雲“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鲐背”,表達對長者的祝福。
老年人因皮膚老化,真皮層膠原減少、彈性下降,導緻皺紋增多,同時黑色素沉積形成老年斑,背部尤為明顯,狀如鲐魚斑紋。
“鲐背”以鲐魚斑紋比喻老人皮膚特征,既是對長壽的贊美,也蘊含古代對生命規律的觀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爾雅》《詩經》等文獻。
《鲐背》是一個成語,意為像鲐(一種鯉魚)的背部一樣寬闊平坦。形容人的背部或身體挺拔卓越,也可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才幹出衆。
《鲐背》的拆分部首分别為魚和背。它的總筆畫數為18劃。
《鲐背》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謝落子傳》,出自謝安(謝恢)對謝薦的評價。謝恢說:“萬善千美,交結有時,高世望庸誑,天擢鲐背。”意為謝薦的才華卓越,像鯉魚背一樣寬廣無比。
《鲐背》的繁體字為「鰨背」。
古時候《鲐背》的寫法為「鮐背」。
1. 他站在舞台上,高大挺拔,真是一位鲐背之士。
2. 他的品德高尚,是一個真正的鲐背人物。
1. 鲐魚:指鯉魚背上的紅斑。
2. 鲐足:形容人的走路踏實有力。
1. 鲲背:指背部寬闊挺拔。
2. 鷹背:指男子背部似鷹的形狀,也一般用來指身闆厚實有力。
佝偻:指背部彎曲,不挺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