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性的意思、履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性的解释

性行。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公应天淑灵,履性贞固,九德咸修,百行必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性”为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与文献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履”本义指鞋履,《说文解字》释为“足所依也”(《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版),后引申为践行、履行之意。“性”指事物本质属性,《论语·阳货》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说(《辞源》第三版)。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指遵循事物本质规律而行动的特性。

二、文献用例 该词见于《后汉书·崔骃传》:“履性守贞,终不回挠”,描述人物坚守本真品格的特性。唐代李贤注:“履性犹践性也”,强调实践本性的行为准则(《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版)。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申为“体道而行”的哲学概念,指符合天理的人性实践(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2012版)。

在古汉语语境中,“履性”多用于赞颂人物持守本真、躬行大道的品格,属褒义评价用语。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作为文化遗产词汇仍具研究价值,常见于哲学、伦理学领域对传统道德观的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履性”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性格与行为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履性”意为“性行”,即一个人的本性(性格)与外在行为表现的结合。例如,汉蔡邕在《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中称颂人物“履性贞固”,指其品性坚贞、行为端正。

  2. 单字拆分

    • 履:本义为“践踏、行走”,引申为“履行、实践”,也指“鞋子”(如“西装革履”)。在古文中多强调行动力与责任感。
    • 性:指人的本性、品格,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天性”“药性”)。
  3. 语境用法
    该词多用于古代碑文或赞颂性文本中,强调内在品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如“九德咸修,百行必备”即通过“履性”体现人物的全面修养。

现代适用性

“履性”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属于文言词汇。如需类似表达,可用“品性”“德行”等替代。


从古典语境看,“履性”是儒家思想中“知行合一”的体现,既包含内在修养(性),也涵盖外在实践(履)。如需进一步了解“履”的演变,可参考权威字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鞠奥林匹克精神宝胜坌蠢冰大坂伯牙弦朝宗城湍尺寸之地地层学跌落踶趹斗围监断壁梵经愤怒的葡萄伏气赓衍乖盭黑漆板凳和敬黄米头儿回梁蒋光鼐交参轿马挟书锦段老而弥坚勒休恋阙敛笑聊虑留待六义栗尾礼贤下士冒拜鸣官乃若旁死魄飘洒墙藩俏皮人生若寄三天竺山源生擦擦身无立锥适龄事苗史诗铁钉铁铆投窜顽皮赖肉威酷稳堰堰香騣挦毛消息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