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祿胙”。猶福祿。《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吾觀 孫 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會公本命醮詞》:“蕩滌罪瑕,解除寃債,消平災厄,延續年齡。增祿祚于 南昌 ,落兇衰于北府。” 章炳麟 《訄書·訂孔》:“凡説人事,固不當以祿胙應塞。”
“祿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ù zuò,主要用于古籍中,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福祿與壽命,即人生中的福氣、官祿及壽命長短。如《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提到“祿祚不終”,意為福祿未能長久延續。
構成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古籍用例,可查閱《三國志》《三國演義》原文或權威詞典。
祿祚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代着財富和地位的運氣、福分、命運等。它與財富、權力、地位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聯繫。
祿祚的部首是禾(hé),祿祚的總筆畫數為19畫。
祿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文化,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中的士人、朝廷貴族等層級中非常常見。祿指的是官員的俸祿,祚指的是位居高位的榮耀。
在繁體字中,祿祚分别寫作祿祚。
在古時候,祿祚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和現代一樣是“祿祚”。
1. 他世代享祿祚,家族的地位一直很高。
2. 祿祚之人,必有過人之處。
1. 祿源:指獲得財富的來源。
2. 祿位:指由國家或皇帝授予的官職、地位。
3. 祿薄:指官職、待遇等不豐厚。
近義詞:命運、財富、地位。
反義詞:厄運、貧窮、低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