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意思、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荊州 曾問 遠公 :‘《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 殷 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 劉孝标 注引《東方朔傳》:“ 孝武皇帝 時, 未央宮 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 王朔 , 朔 言恐有兵氣。更問 東方朔 , 朔 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内。’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裡。”後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此義易明,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不以遠而阻也。” 梁啟超 《新民說》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感召之機,銖黍靡忒。” 唐弢 《側面》:“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一唱一和,互相支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含義

比喻重大事件之間相互影響,強調事物間存在隱秘的關聯性或共鳴現象。例如政治變動、自然災害等重大事件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正如銅山崩塌與洛陽銅鐘自鳴的呼應關系。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記載: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故事背景為西漢時期未央宮銅鐘無故自鳴三日,東方朔解釋為“銅為山之子,山為銅之母”,推斷銅山崩塌引發鐘鳴,三日後南郡果然上報山崩。
  2. 文化寓意:該典故體現了古代“陰陽氣類相感”的哲學觀,認為自然萬物通過内在聯繫産生共鳴。

三、深層哲理

成語揭示了中華文明對天地萬物共生共榮的認知:

四、使用場景

附:其他信息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文本或不同語境下的應用案例,可查閱《世說新語》或《東方朔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意思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是一個成語,意為“一方受災,另一方因果關聯而受到相應的影響”。這句成語形容一種因果關聯的現象,強調任何行動和決策都會對其他相關的事物産生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由11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來源和繁體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這句成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它的繁體字為「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成語《銅山西崩,洛鐘東應》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例句

1. 在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銅山西崩,洛鐘東應》這個道理。

2.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關聯,《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現象愈發明顯。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1. 組詞: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2. 近義詞:互為因果、互相關聯

3. 反義詞:因果無關、無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