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郁的意思、煩郁的詳細解釋
煩郁的解釋
(1).濃密貌。《文選·左思<吳都賦>》“歊霧漨浡,雲蒸昏昧” 唐 劉良 注:“漨浡,煩鬱之狀。”
(2).愁悶抑郁。 宋 曾鞏 《諸廟謝雨文》:“得雨應時,澤潤焦枯,蕩除煩鬱。”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的臉更顯得蒼白,她在極力壓制自己的煩郁。”
詞語分解
- 煩的解釋 煩 (煩) á 苦悶,急躁:煩躁。煩亂。煩惱。煩悶。煩郁。心煩意亂。 又多又亂:不厭其煩。要言不煩。煩絮。煩瑣。煩冗。煩文。麻煩。 攪擾:煩擾。煩嚣。 敬辭,表示請、托:煩勞。煩請。 筆畫數:; 部
- 郁的解釋 郁 (①②鬱) ù 樹木叢生:郁蔥(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郁閉。 憂愁,愁悶:郁悶。郁悒(苦悶)。郁憤。郁怒。郁積。郁結。郁憂。抑郁。 有文彩:郁郁(a.文彩顯著;b.香氣濃厚;c.草木茂密;
網絡擴展解釋
“煩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án yù,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濃密貌
指事物密集、茂盛的狀态。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劉良在《吳都賦》注釋中提到“漨浡,煩鬱之狀”,形容霧氣濃密。宋代詩詞中也用此義,如“暑懷煩郁”(趙師俠《柳梢青》),描述夏日悶熱潮濕的環境。
2.愁悶抑郁
更常見的現代用法表示情緒上的苦悶、壓抑。例如:
- 曹禺《雷雨》中描述人物“蘩漪的臉更顯得蒼白,她在極力壓制自己的煩郁”;
- 古詩例句:“得雨應時,澤潤焦枯,蕩除煩郁”(曾鞏《諸廟謝雨文》),通過自然景象抒發情感。
補充說明
- 近義詞:煩悶、抑郁、憂悒。
- 法語翻譯:可譯為“ennuyé”或“broyer du noir”(表達愁悶情緒)。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原始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煩郁(fán yù)一詞的意思多指心情低落、煩悶沮喪的狀态。下面為你提供有關煩郁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煩郁是一個由3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火(huǒ)、犬(quǎn)和心(xīn)。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煩郁一詞最早來源于《詩經》中的《伐檀》一篇,表述了自古以來檀木被伐之後所引起的憂傷情緒。後來,煩郁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們的情緒狀态。
繁體字:煩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煩憂」。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煩郁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楚國的金文中,煩郁被寫作「炎犬之心」。
例句:他最近一直感到煩郁不堪,需要一些時間獨處來緩解壓力。
組詞:煩悶、憂郁、沮喪、抑郁等。
近義詞:郁悶、憂愁、愁悶。
反義詞:快樂、愉快、歡喜。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