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rth of a girl] 舊時生女的代稱(瓦是原始的紡錘,古人把它給女孩子玩)
《詩·小雅·斯幹》:“乃生女子,載寝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瓦,紡磚,古代婦女紡織所用。後因稱生女曰弄瓦。 元 方回 《五月旦抵舊隱》詩:“長男近弄瓦,累重詎足賀。” 缪荃孫 《藝風堂友朋書劄·緻缪佑孫》:“ 洪星使 之妾臨産,所備一切,均照西俗……奈五月中竟詠弄瓦,頗覺掃興。”參見“ 弄璋 ”。
“弄瓦”是中國古代對生女的傳統稱謂,其含義與文化背景如下:
出處
源自《詩經·小雅·斯幹》中“乃生女子,載寝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這裡的“瓦”并非普通瓦片,而是指古代婦女紡織用的紡錘(紡磚),象征希望女孩未來精于女紅,具備持家能力。
性别象征
與“弄璋”(生男)形成對比:“璋”為玉器,寓意男孩未來品德高尚、地位顯赫;“瓦”則關聯紡織勞作,體現古代對男女社會分工的期待()。
傳統習俗
古代生女時以紡錘作為嬰孩玩具,寄托父母對女兒成為賢妻良母的期望,反映了農耕時代女性以紡織為核心的家庭角色定位()。
賀詞用法
“弄瓦之喜”是祝賀生女的傳統表達,與“弄璋之喜”(賀生男)并列,常見于書信、詩文()。
中性化使用
現代多作為文化典故使用,但需注意其隱含的性别刻闆印象。如今更提倡以平等視角看待生育賀詞()。
相關趣聞
唐代李林甫曾誤将“弄璋”寫作“弄麞”(獐鹿),成為曆史笑談,側面印證該詞的禮制重要性()。
“弄瓦”承載了中國古代性别分工的文化印記,其核心是通過象征物表達對子女的期許。盡管現代已淡化性别角色限制,但作為傳統詞彙,仍常見于文史研究和特定禮儀場景。
《弄瓦》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拼音為“nòng wǎ”,意思是修理破損的瓦片或屋頂,也可以指修建房屋的工作。
《弄瓦》共有兩個字:
1. “弄”是一個漢字,讀音為“nòng”,部首為“弓”,總共有三個筆畫。
2. “瓦”也是一個漢字,讀音為“wǎ”,部首為“瓦”,總共有五個筆畫。
《弄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建築行業。在古代,屋頂瓦片容易破損,需要修理或更換。因此,修理瓦片的工作被稱為“弄瓦”,後來逐漸泛指修建房屋的工作。
《弄瓦》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弄磈」。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弄瓦》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仍然包含“弓”和“瓦”兩個部首,字形相對簡化。
1. 他們聚在一起,一起弄瓦修建了新的房屋。
2. 工人們正在屋頂上仔細地弄瓦,修複破損的瓦片。
與“弄瓦”相關的詞語有:
1. 瓦片:指用來蓋房屋屋頂的薄片狀的材料。
2. 屋頂:指房屋頂部的覆蓋物,用來保護房屋内部免受天氣和其他外部因素影響。
3. 施工:指建築工地上進行建築工作的過程。
與“弄瓦”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修瓦:指修理或更換破損的屋頂瓦片。
2. 蓋房:指建造房屋的工作,也可以泛指修建房屋。
與“弄瓦”意思相反的詞語是“摘瓦”,指将瓦片從屋頂上取下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