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鑪鑄的意思、鑪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鑪鑄的解釋

冶煉鑄造。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蠻夷之樂有銅鼓焉……通體均勻,厚二分以外,鑪鑄之妙,實為奇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鑪鑄(lú zh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專業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鑪”為“爐”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為“火所居也”,指冶金用的熔爐;“鑄”在《廣韻》中訓作“熔金成器”,指金屬熔煉後澆注成型的過程。二字合稱特指古代冶金工藝中的熔鑄工序,如《周禮·考工記》所述“鑪鑄金錫”,即通過高溫熔爐将金屬原料冶煉為器具。

二、引申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常被引申為對人才的培養。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以“鑪鑄群材”比喻教育對人才的錘煉過程,強調如同金屬在熔爐中提純,人才需經曆系統教化方可成器。

三、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熔煉鑄造”的本義與“比喻陶冶、造就”的修辭義并存。在考古學領域,該詞多用于描述青銅器鑄造技術,如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便體現了商代高超的鑪鑄工藝。

網絡擴展解釋

“鑪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冶煉鑄造的工藝,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解釋

“鑪”通“爐”,指熔煉金屬的器具;“鑄”即鑄造,指将熔化的金屬倒入模具制成器物。兩字合稱“鑪鑄”,即指通過熔爐冶煉并鑄造金屬器物的過程。
例如唐代劉恂《嶺表錄異》中記載:“蠻夷之樂有銅鼓焉……鑪鑄之妙,實為奇巧”,形容古代銅鼓鑄造工藝的精湛。


延伸解析

  1. 字形與字源:

    • “鑄”的甲骨文字形為雙手持鬲(古代炊具)、下為皿(容器),中間象熔化的金屬,後演變為形聲字(從金,壽聲),本義即鑄造。
    • “鑪”為“爐”的異體字,強調熔煉金屬的爐具。
  2. 工藝特點:

    • 古代鑪鑄需經過熔煉金屬(如銅、鐵)、塑模、澆鑄等步驟,技術要求高,常被用于制造禮器、兵器等精密器物。
  3. 引申義:

    • 可比喻“錘煉文辭”或“培養人才”,如“鑄人”指培育人才,“鑄詞”指雕琢文字。

參考典籍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工藝或曆史背景,可查閱《說文解字》或考古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掰腕子拜邑不記前仇不是話臣衞赤駁穿靴戴帽大鍋菜黛壑帶住道宣打張蛾眉螓首二意費言豐田俯聽覆陣敢當供帳歸寍賀旦鴻體花紅畫丘魂耗魄喪挾纩家門集建首金镳玉辔箕箒女卷駡考分刻鍊枯爛廉廉厲揭霖漉路岐秘引末都虐刻樸素齊衡七事兒雀兒腸肚阒其商管勢籍水鬼順可隨車瑞湯顯祖天器調協徒弟五講四美顯戾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