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螓首的意思、蛾眉螓首的詳細解釋
蛾眉螓首的解釋
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豔。語本《詩·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為人也》:“此時宮嬪在前,蛾眉螓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也。”
詞語分解
- 蛾眉的解釋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後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滿身,绡縠參差。;;唐; 李朝威《柳毅傳》詳細解釋.蠶蛾觸須細長而彎曲,因以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詩·衛風·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 螓首的解釋 .喻指女子美麗的方廣如螓的額。形容女子貌美。 南朝 梁簡文帝 《聽早蟬詩》:“ 莊 書哂鵬翼, 衛 賦宜螓首。”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祝發》:“蟬鬟翠減,螓首蓬飛,尚恐人多忌也。” 清 吳下阿
網絡擴展解釋
“蛾眉螓首”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女子容貌的秀麗動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發音:é méi qín shǒu
- 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
- 含義:
- 蛾眉:指細長彎曲的眉毛,形似蠶蛾的觸須(《詩經·衛風·碩人》中以“蛾眉”比喻眉毛之美)。
- 螓首:形容額頭方廣飽滿,如螓(一種小型蟬類)的頭部般圓潤。
整體形容女子眉目清秀、面容姣好。
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對莊姜的描寫:“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原句為“螓首蛾眉”,後演變為“蛾眉螓首”,二者含義相同。
- 文學化用:明代孫仁孺在《東郭記》中曾用此詞描繪女子美貌:“蛾眉螓首,巧笑倩兮”。
使用場景
- 古典文學:多用于詩詞、小說中贊美女性容貌,如“膚如凝脂,螓首蛾眉”(例句)。
- 現代語境:常見于書面語或對古典美的描述,較少用于口語。
相關延伸
- 同類比喻:《碩人》中還用“手如柔荑”“領如蝤蛴”等比喻,通過自然物象刻畫女性之美。
- 近義表達:如“眉目如畫”“明眸皓齒”,均側重五官的精緻。
注意
- 詞序差異:古籍中多作“螓首蛾眉”,現代更常用“蛾眉螓首”,二者無實質區别。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以自然物比喻人體美的審美傳統,如用昆蟲、植物特征形容容貌。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經》中的女性描寫,可參考的詳細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蛾眉螓首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以形容女性的美貌和儀态。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蛾(蟲)字的部首是蟲,筆畫是9;眉字的部首是目,筆畫是6;螓(此字不常用)字的部首是虍,筆畫是14;首字的部首是頁,筆畫是9。
來源:蛾眉螓首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詩經·秦風·蛾》中使用了“蛾眉”一詞,意為眉毛如蛾。而“螓首”這個詞則來源于《左傳·宣公二十年》中,形容女子的腦袋如同螓(此字不常用)一般嬌美。後來,這兩個詞被合并成了一個詞組,用來形容女性的美麗和儀态。
繁體:蛾眉螓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 蛾眉蠢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寫法,《詩經·秦風·蛾》中的“蛾”字一般寫作“䖏”;而“螓”字在古時候并不常見,沒有固定的寫法,可以根據上下文來決定字形。
例句:她那蛾眉螓首的美麗令衆人都為之傾倒。
組詞:蛾舞、螓首細腰、眉目傳情
近義詞:美麗動人、傾國傾城、閉月羞花
反義詞:丑陋無趣、毫無魅力、粗俗不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