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婦女以化妝品塗飾額頭。《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欽聖皇後 ﹞命宮娥取過梳妝匣來,替他掠髮整容,調脂畫額,一發打扮得齊整。”
(2).有畫飾的匾額。 清 曹寅 《喜陶柳村牆頭菊詩先成和其字兼促吹萬作》之一:“畫額橫排全疋錦,歌頭高領一園香。”
“畫額”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女性用化妝品(如胭脂、花钿等)裝飾額頭。這種習俗常見于唐宋時期,是古代妝容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五記載:“調脂畫額,一發打扮得齊整”,展現了宮廷女子梳妝的場景。這種裝飾可能與當時審美或節慶習俗相關。
指裝飾有圖案或紋樣的牌匾,多用于建築門楣、廳堂等場所。清代曹寅的詩句“畫額橫排全疋錦”,即描繪了這類藝術性匾額的華美。此類匾額兼具文字标識與裝飾功能,反映了古代建築美學。
“額”字本義為額頭(眉毛至發際部分),後引申為牌匾、數量限額等含義。而“畫額”的兩種釋義分别對應“額”的原始義和引申義。
《畫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筆在額頭上畫畫或者刻字。在古代,人們經常在額頭上畫一些符號或文字符號,以表示身份、地位或信仰。
《畫額》這個詞的部首是《衣》,筆畫數為12畫。
《畫額》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徐本傳》中,描述了徐本的妻子劉斌在家中為其畫額的情景。這一詞語在古代常見,說明人們早在古代就有在額頭上畫畫的習俗。
《畫額》是《畫額》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就《畫額》這個詞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畫額」或者「畵額」。
1. 他看到山上的廟裡有很多人在畫額,非常熱鬧。
2. 他的額頭上畫了一個紅色的龍,非常酷。
畫像、畫畫、畫筆、畫布、畫廊、畫卷、畫幅、畫室。
畫字、刻字、描繪。
擦額、洗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