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騾馱的意思、騾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騾馱的解釋

指馱負貨物的騾子。《林則徐日記·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自僱騾馱十一隻到 黃梅 ,用錢五十貫。” 清 張德彜 《隨使法國記·凡爾賽紀事》:“近日樓下往來騾馱驢車絡繹不絶,所載多係柴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騾馱(luó tuó)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騾”和“馱”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騾子背負物品的行為或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分項說明: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

    “騾馱”指騾子用背部承載貨物進行運輸的動作或場景。其中:

    • 騾:馬和驢雜交所生的役畜,以耐力強、負重力大著稱;
    • 馱:動詞,表示用背部負載重物。

      例證:古時商隊常以“騾馱”運送茶葉、鹽等物資穿越山路。

  2. 詞性

    作動詞時,表示“用騾子馱運”;作名詞時,指“騾子所馱的貨物”或“馱貨的騾隊”。

    例證

    • 動詞用法:“騾馱糧草,日行三十裡。”
    • 名詞用法:“山路崎岖,騾馱難行。”

二、權威詞典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收錄“騾馱”詞條,釋義為“騾負物”,強調其作為運輸工具的職能,多見于古代及近代文獻。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卷。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單列“騾馱”,但分别注解“騾”為役畜、“馱”為負載動作,組合義自明。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辭源》

    引清代文獻《陔餘叢考》例:“滇馬善行山路,然負重不及騾馱”,佐證其曆史用法。

    來源:商務印書館,1915年初版(1988年修訂版)。


三、文化與社會背景

“騾馱”作為傳統運輸方式的代表,常見于以下語境:


四、相關詞彙辨析

“騾馱”是漢語中具象化描述騾子負物的專有詞彙,承載農耕文明中的運輸記憶,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工具職能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騾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uó tuó,其基本含義是指馱負貨物的騾子。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語構成與釋義

2.曆史與文獻用例

3.使用場景

4.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細節,可參考《林則徐日記》等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子甕伴儅抱癖便繁别啟鼻管并進操量傳召瑽然黨偶單絲不線風風雅雅分鹿拂袖而歸購物中心光柱子裹屍寒絲絲颢興會萃獲伽狓禍心噭嘑校勘學疥瘡戒守舊居沮蒼開口見膽勘災朗節陵阜陵螺林子露居冒地薩怛嚩沒世難忘岷山沐金弄矢女工炰羞蓬茸批郄導窾謙幼騎吏其内青霞桑苎翁散積删汰升第實叟數見不鮮死寇死目蘇公堤韋弱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