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居住在不能蔽風雨的房子裡。《藝文類聚》卷三五引 漢 揚雄 《逐貪賦》:“人皆重閉,子獨露居,人皆怵惕,子獨無虞。” 晉 葛洪 《抱樸子·正郭》:“徒能知人,不肯薦舉……奚解於不粒,何救於露居哉!”
(2).住在山野之中。 明 李贽 《四書評·孟子·離婁上》:“露居野處,失足迷途,真個可哀。”
(3).住在露天,住在室外。 明 徐渭 《刈圃》詩:“夜熱不可寐,寧止不露居。”
“露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ù jū,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居住條件簡陋
指居住在無法遮蔽風雨的房屋中,形容生活貧困或環境惡劣。例如:
漢揚雄《逐貪賦》提到:“人皆重閉,子獨露居”()。
晉葛洪《抱樸子》也以此描述窘迫的生活狀态()。
山野隱居
表示遠離塵嚣,居住在山野或自然環境中。如明代李贽在《四書評》中寫道:“露居野處,失足迷途”()。
露天生活
指直接在戶外或露天環境中居住。明代徐渭《刈圃》詩雲:“夜熱不可寐,甯止不露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露居》是指沒有固定住所或居住在臨時的露天場所。常用于描述無固定居所的人或指短期露宿的情況。
《露居》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雨”和“屍”。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17。
《露居》一詞源自漢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露居」。
在古時候,漢字《露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據現有的文獻和字形研究,沒有确切的證據表明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有很大差異。
1. 他因家庭變故,不得不露居街頭。
2. 在流浪生活中,他經曆了許多次露居的日子。
1. 暫居:臨時居住于某地。
2. 居所:住所、居住的地方。
3. 掩居:隱遁居住;隱居起來。
4. 居民:居住在一個地區的人們。
1. 流浪:指沒有固定住所,四處漂泊。
2. 遊離:指沒有固定居所,時常改變居住地。
3. 無家可歸:指沒有家庭或居所可去,無處安身。
1. 安居:指安定居住在固定的住所。
2. 家居:指居住在自己的家中。
3. 固居:指長期居住在某一地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