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伴儅的意思、伴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伴儅的解釋

1.見“ 伴當 ”。

2.舊時一種對大姓有特殊隸屬關系的世仆階層。始自 元 初,大體由官僚勢家隱占軍匠戶而産生。此姓為彼姓‘伴儅’,則世代為彼姓人服役, 清 雍正 間削除其籍,列為平民。然與平民的界線及所受歧視,至解放後才真正消除。《清通志·食貨五》:“時 山西省 有曰樂籍, 浙江 紹興府 有曰惰民, 江南 徽州府 有曰伴儅, 寧國府 有曰世僕, 蘇州 之 常熟 、 昭文 二縣有曰丐戶, 廣東省 有曰蜑戶者,該地方視為卑賤之流,不得與齊民同列甲戶。上( 雍正帝 )甚憫之,俱令削除其籍,與編氓同列甲戶。”《清史稿·食貨志一》:“﹝ 雍正 ﹞五年,以 江南 徽州 有伴儅, 寧國 有世僕,本地呼為‘細民’,甚有兩姓丁口村莊相等,而此姓為彼姓執役,有如奴隸,亦諭開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伴儅”是“伴當”的異體寫法,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

  1. 基本含義

    • 仆役/隨從:舊時指依附于富人、官員的仆役,負責日常侍奉或出行隨從。例如元代文獻中常出現該用法,清代則特指世仆階層。
    • 同伴/夥伴:在部分語境中可指同行或共事者,如《水浒傳》中“童威、童猛弟兄帶領十數個夥伴”。
  2. 特殊曆史階層 元代至清雍正年間存在一種世仆制度,某些家族世代為特定大姓服役,稱為“伴儅”。其特點包括:

    • 起源:元初官僚通過隱占軍匠戶形成隸屬關系
    • 廢除:雍正時期被削籍為平民,但實際歧視延續至近代
  3. 語言演變 拼音:bàn dāng
    近義詞:仆役、隨從、同伴
    英文注釋:partner(夥伴)、servant(仆人)

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典小說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伴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陪伴。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八”。它的筆畫數是9畫。伴儅這個詞的來源來自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寫法為「伴儅」。在古代漢字中,伴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義基本上仍然是陪伴。以下是一個關于伴儅的例句:“他是我的忠實伴儅,從未離開過我。” 伴儅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一些詞語,例如伴儅行、伴儅伴儅等。在意思上,與伴儅相近的詞語有陪伴、夥伴、伴侶等;而與伴儅相反的詞語可能是單獨、孤單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