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考校定评。《礼记·王制》:“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
(2).对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结论。 宋 陈亮 《酌古论·邓艾》:“自古幸而成功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 邓艾 之欺於后世者也。” 清 金渐皋 《冬日杂咏》:“力微不任施横草,论定终当待闔棺。” 朱6*德 《悼陈毅同志》诗:“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
(3).编次确定。《史记·酷吏列传》:“与 张汤 论定诸律令。”《后汉书·杨终传》:“ 宣帝 博徵羣儒,论定《五经》於 石渠阁 。” 宋 叶适 《黄文叔<周礼>序》:“《诗》、《书》、《春秋》皆 孔子 论定。”
(4).判决。《宋史·刑法志三》:“凡断公按,正先详其当否,论定即签印注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论定汉语 快速查询。
论定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核心义项,结合权威辞书与文献用例阐释如下:
判定结论
指通过分析、讨论后形成的确定性结论。
例证:
《宋史·岳飞传》载:“(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论定,飞父子死。”
此处指秦桧对岳飞的罪名最终裁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盖棺定论
特指对人物生平功过作出最终评价,常见于历史人物评述。
例证: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事已成论定,非一人所能易。”
强调历史结论的不可更改性。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礼记·王制》云:“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 此处的“论定”指考核评定才能后授予官职,体现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中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论定”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经考校定评
指通过考核、评议后确定结论。例如《礼记·王制》提到“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
对一生功过是非作结论
常用于评价人物,如“盖棺论定”一词,表示人死后才能对其一生进行最终评价。宋代陈亮《酌古论》中曾以邓艾为例,说明“死而论定”的重要性。
编次确定
指对文献、律令等进行编纂和审定。例如《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张汤“论定诸律令”,《后汉书》提到汉宣帝在石渠阁论定《五经》。
判决
古代法律语境中指案件审理后的裁决。《宋史·刑法志》有“论定即签印注日”的记载。
常见搭配:
古籍例证:
《礼记》《史记》《后汉书》等均引用“论定”表示考校、编订或裁决,体现其历史用法。
现代汉语中,“论定”多用于学术、历史评价或法律领域,强调经过严谨分析后的结论。例如:“历史人物的功过需经多方考证才能论定。”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礼记》《史记》等文献来源。
百吏布摆尝炷忏谢充拓处画刺环挫针促寿单吊滴滴答答迭用独奏翻閲份地服剑广柳车豪霸河伯使者合簪鸿融鸿轩皇帝老子皇坟黄丸甲絣交瘁甲日急煎煎锦墩克果快嘴俪句龙凤帖龙性难驯没十成没有说的迷楼母舰跑荒樵子请将不如激将情见势屈铨臣塞下三五夜升攀适路侍言霜干速刻索漠天衡頽竞紊纷无形资产无淫仙风纤离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