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令告誡。《漢書·宣帝紀》:“朕既不明,數申詔公卿大夫務行寬大,順民所疾苦。”
“申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申诏”指申令告誡,即通過官方文書或口頭傳達的方式重申命令、警示或規範。該詞常用于古代帝王或朝廷對臣民的訓示,強調法令的嚴肅性。
經典出處
出自《漢書·宣帝紀》:“朕既不明,數申诏公卿大夫務行寬大,順民所疾苦。”
此句意為:皇帝自謙能力不足,多次告誡官員要施行寬大政策,順應百姓需求。
詞性分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申诏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向皇帝或上級提出請示或報告的文書。它是古代官員或臣子用來對皇帝請求谕旨或請示事項的正式文件。
申诏的拆分部首是示(礻)和言,示部表示禮儀,言部表示語言交流。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申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制體系。它在古代宮廷中的使用非常廣泛,官員或臣子需要向皇帝或上級報告重要事宜時,會以書信的形式寫下申請或請示,也就是所謂的申诏。
申诏的繁體字形為「申詔」。
在古代,申诏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申的寫法為「漢」,詔的寫法為「⿰言㳟」。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對于字形的書寫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化。
1. 官員們在朝廷上提交了申诏,請求皇帝的批準。
2. 他以申诏的形式向上級請示,希望能夠得到指導和支持。
組詞:申請、诏令、诏書、奏章、請示、報告。
近義詞:奏章、奏折、表章。
反義詞:批複、準許、命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