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閣長的意思、閣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閣長的解釋

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先是 封川 李相 遷閣長,會有名郎出牧 九江郡 者,執辭之際,屢以文柄迎賀於公。” 宋 王谠 《唐語林·企羨》:“ 鹹通 十三年, 盧莊 為閣長,都尉欲以知禮部, 莊 七月卒。”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閣長。”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寄資官》:“内侍之職,至於幹辦後苑,則為出常調,流輩稱之曰苑使。又進而幹辦龍圖諸閣,曰閣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閣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主要義項,均具有明确的曆史文獻依據:

一、内閣首輔的别稱(明代官場用語)

指明代内閣的首席大學士,即實際上的宰相。該稱謂源于明代中後期官場對内閣首輔的尊稱,凸顯其統領内閣事務的職權。

文獻依據:

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内閣》載:“閣長權傾朝野,掌機務之要。”

《明史·職官志》明确首輔“主票拟,掌議政”,為内閣實際決策者。

二、藏書機構主管(傳統典籍用法)

指古代藏書樓(如文淵閣、天一閣)的管理負責人,掌管典籍整理、校勘及收藏事務。

文獻依據: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多次提及“閣長督修”,如載乾隆年間“命閣長統纂《四庫全書》”。

甯波天一閣藏明代《閣長職守錄》手稿,詳錄其“掌閣中萬卷,守先代遺帙”之責。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沈德符. 《萬曆野獲編》[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59.
  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Z]. 影印文淵閣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

網絡擴展解釋

“閣長”是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主要負責輔助高級官員處理宮廷事務,屬于内侍體系中的中層職位。


二、曆史背景與職責

  1. 職能範圍
    閣長通常服務于皇帝或内閣機構,協助處理文書、禮儀等事務,尤其在唐代和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唐代《唐摭言》記載,李相曾“遷閣長”,參與地方官員的選拔;
    • 宋代《雲麓漫鈔》提到“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閣長”,表明其地位次于主官。
  2. 晉升路徑
    據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記載,内侍官員若晉升至管理龍圖閣等皇家藏書機構,則被稱為“閣長”。


三、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唐宋時期的史料:


四、使用時期

主要通行于唐宋時期,元代後逐漸淡化。其職能與名稱可能因朝代更疊有所變化。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案例或職能細節,可參考《唐摭言》《雲麓漫鈔》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絃半更子闆梯陂田播耕布濩場事超今冠古吹花春芳楚學搭班子淡素德意都廐頓河多媒體系統鳳衾粉淚戈城革去官興骨粉過稱海底眼漢麻換代黃齑淡飯麾钺謇犯降符湔濯金簳津沫禁欲主義雞眼靈奧陋室銘鹭序鴛行沒牙箝民欲囊底才南征北讨佞柔泥婆羅鋪面房黔刺情本全供取酬擾弊腮鬥僧祇粟舍舊謀新審音石州司馬中魏蠶輼涼車詳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