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肉的意思、乾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肉的解釋

肉幹。《易·噬嗑》:“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同禮·天官·臘人》:“臘人,掌乾肉。” 鄭玄 注:“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乾肉為脯。”《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脩,乾肉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将"乾肉"解釋為"經曬制或熏制的肉類食品"(《漢語大詞典》第七冊,1994年版)。該詞由"乾"與"肉"兩個單字構成,其中"乾"指脫水處理工藝,"肉"指動物肌肉組織,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的名詞性短語。

從文字學角度考察,"乾"字初文見于甲骨文,本義為器物曝曬,《說文解字》釋為"上出也"(許慎《說文解字》卷十四)。在先秦文獻中,《禮記·曲禮》已有"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的記載(鄭玄注《禮記正義》卷三),其中"脯"即特指條狀乾肉,"脩"則指添加姜桂等調料的乾肉制品。

中國古代肉制品加工典籍《周禮·天官》記載了"臘人掌乾肉"的專門官職(賈公彥《周禮注疏》卷四),《儀禮·士昏禮》則載有"束脩"作為古代贽見禮的禮儀制度(胡培翚《儀禮正義》卷二)。這些文獻記載表明乾肉在古代既是重要食品,也具有禮儀功能。

現代漢語中,"乾肉"作為曆史詞彙仍保留在成語"束脩之禮"中,但在日常用語中多被"臘肉""肉幹"等具體品類名稱替代。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詞屬"古今異義"類詞彙,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王力《古代漢語》第二冊,1999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乾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發音和語境區分:

一、基本釋義(讀作gān ròu)

指肉幹,即通過風幹、晾曬或凍幹制成的肉類食品。

  1. 制作與用途:傳統多見于青海地區,冬季加工制成凍幹肉,具有耐儲存、易攜帶的特點。
  2. 古籍記載:
    • 《易經·噬嗑》提到“噬乾肉”,指食用肉幹;
    • 《周禮·天官·臘人》記載“掌乾肉”,鄭玄注解為“大物解肆乾之”,即分解後風幹的大型牲畜肉。

二、成語釋義(讀作qián ròu,較少用)

比喻枯燥無味的文字或言語,類似“味同嚼蠟”。

三、發音與字形

建議:日常使用中,主要以“肉幹”含義為主;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且權威性較低,需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暴傲包吞抱住葫蘆不開瓢備安錢並行避正寝亳社成敗在此一舉丑谮春色滿園撮算悼恨奪門放亮繙援風門水口鬼教固且華裡黃門省化仗胡面子霁鑒緝拏競勸铠胄枯魚泣連廊連綿不絕簾視壁聽劣丈榴環台盲人摸象谧甯謀筮難以為情内侄牛眠地尼珠漂旋披瀝平闆儀皮鞋牽補曲庇散煥山颠苫褐時網厮徒私隙雖休勿休騰籍偷營劫寨玩好圍遶閑不容瞚饷鞘仙人橋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