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候的意思、格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候的解釋

謂推算季候節氣。《宋書·律曆志下》:“ 戰國 橫騖,史官喪紀,爰及 漢 初,格候莫審,後雜覘知在南鬥二十一度, 元和 所用,即與古曆相符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推算季候節氣,主要用于曆法或天文觀測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格候”指通過觀測天象或數學計算來推測季節、節氣的變化規律。這一概念在古代曆法制定中尤為重要,例如《宋書·律曆志下》提到“戰國橫骛,史官喪紀……格候莫審”,說明當時因戰亂導緻曆法推算混亂。

  2. 曆史背景與應用
    該詞常見于史書對曆法演變的記載。如漢代初期因缺乏系統的天文觀測(“格候莫審”),導緻節氣推算不準确,直到東漢元和年間才恢複與古曆相符的推算方法。這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天文與農時節氣的重視。

  3. 現代相關性
    雖然“格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其内涵與氣象學、農業曆法中的節氣推算仍有聯繫。例如“候溫”(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等現代氣象術語,可視為這一概念的延伸。

“格候”是古代曆法術語,強調通過科學方法推演自然節律,反映了中國傳統天文曆法的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宋書·律曆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候這個詞的意思

格候(gé hòu)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多個意思。它可以指一個人的氣質、風格或外表特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特性或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格候的拆分部首為“十”和“口”,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格候的來源不甚明确,但在古代文獻中有所提及。它的傳統繁體字為「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格候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經過曆史演變,格候的字形可能發生了變化。

例句

1. 他的穿着格候好,總是穿得很有型。

2. 這個建築物的設計格候很獨特。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格式、格調、格局、格外

近義詞:風格、氣質、特征、特性

反義詞:不格、不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