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山 和 霍山 的并稱。《文選·謝靈運<初發石首城>詩》:“遊當 羅浮 行,息必 廬 霍 期。” 李善 注:“ 廬 霍 ,二山名也。” 唐 皇甫冉 《送康判官往新安》詩:“猿聲比 廬 霍 ,水色勝 瀟湘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詩>序》:“出 三峽 ,濟乎 洞庭 ,窺乎 廬 霍 ,循 東海 而歸。”
廬霍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廬”與“霍”二字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釋義
“廬”指簡陋的屋舍、草房,如《詩經·小雅·信南山》中“中田有廬”;“霍”本義為鳥疾飛聲(《說文解字》),引申為迅速、突然,或指山名(霍山)。二者結合後,“廬霍”特指隱居修行的山野草廬,尤其與佛教、道教修行者相關。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山野草庵”,強調其作為隱士或僧道清修之所的屬性。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古代隱逸文化的意象。如《晉書·謝安傳》載“高謝人間,嘯傲廬霍”,以“廬霍”象征遠離塵嚣的栖身之地,暗含超脫世俗、寄情山水的哲學意味。南北朝文獻中常見其與“林泉”“煙霞”并提,凸顯自然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古籍用例
權威參考文獻
“廬霍”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廬山(位于江西九江)與霍山(今安徽霍山或山西霍山)的并稱。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建築物宏偉壯麗: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李善注或漢典等權威古籍解析。
跰跚變化身豳風筆體鄙拙車削春魂出禦村俚寸言防火房宿法章凫子概懷藁薦光霧觀隅反三好感呵婆婆鶴汀節哀順變解續金甲盡讓酒權吉辛抉眦駿概居圉勘契糲飯龍馳摹狀牽役巧黠其高秦長壘罄筆難書竘醬仁者樂山捎泊折锉笙匏身退功成霜溪束裝素标塔墩太常公陶令株同心葉力外存儲器味蕾文政無士馬物資霞光萬道現代化建設先帝遺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