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哀順變的意思、節哀順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哀順變的解釋

節:節制;變:事變。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哀順變”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常用于勸慰失去親人的生者,其含義和使用方式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詳細闡釋:

  1. 字詞解析

    • 節:意為節制、調節,并非壓抑情感,而是避免過度悲傷損傷身心。
    • 哀:指哀傷悲痛的情緒,是面對變故時的自然反應。
    • 順:強調順應現實,接納生命無常的規律。
    • 變:代指突發的變故,如親人離世等重大生活轉折。
      合起來意為“調節哀傷,順應變故”。
  2. 文化淵源
    該成語最早出自《禮記·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古人認為過度悲痛會摧毀生者,因此主張以禮儀節制哀思,同時順應生死規律。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吊唁場合,表達對逝者家屬的關懷,如:“請節哀順變,保重身體。”。現代也引申用于勸慰遭遇其他重大挫折的人,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4. 常見誤區

    • 勿誤寫為“節哀順便”,“順變”強調接受變故,而非“順帶”之意。
    • 避免空洞使用,需配合具體關懷行動(如陪伴、協助事務等)。
  5. 深層意義
    蘊含中國傳統文化中“哀而不傷”的中庸思想,既承認情感宣洩的合理性,又強調心理調節與生活重建的平衡。

示例用法:
“得知伯母離世,我們深感痛心。望您節哀順變,若有需要幫忙之處請隨時告知。”(此語境下,成語後接具體支持承諾更顯真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哀順變

“節哀順變”這個詞是用來安慰和勸導失去親人的人,意思是在喪親之痛中要保持節制、順應變故。它源自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民俗文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哀順變”可以拆分為:節(日)+ 哀(憂悲)+ 順(順從)+ 變(改變)。它們的部首分别是節、心、頁、又,總計6個筆畫。

來源

“節哀順變”一般認為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道哀而不傷,生而不害。其哀順以事親者,其能乎哉?”後來被廣泛應用于民間,成為安慰亡者家屬的一種常用語。

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節哀順變的寫法分别為:節哀順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節哀順變”是以簡化的字形呈現,如“節”字會寫作“孑”,“順”字會寫作“川”,但發音和意義與現代漢字相同。

例句

他在喪偶後深感悲痛,但還是努力節哀順變,逐漸走出了低谷。

組詞

喪偶、親人、節制、順從、變故

近義詞

寬慰、告慰、撫慰

反義詞

悲痛、絕望、抗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