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飾的铠甲。 漢 蔡琰 《悲憤詩》:“ 卓 衆來東下,金甲耀日光。” 唐 李白 《胡無人》詩:“天兵照雪下 玉關 ,虜箭如沙射金甲。”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金甲撞鐘夢》:“ 建安 徐國華 , 宣和 間,将入太學,夢高樓中懸大金鐘,有金甲人立鐘傍。”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天門三将軍》:“其天門有三人守衛之,皆金甲。”
(2).借指兵事。 宋 秦觀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謂令公尚臨於金甲,想可汗未厭於寰瀛。”
“金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金飾的铠甲
指古代将士穿戴的金屬制防護戰甲,常以黃金裝飾,象征尊貴或威嚴。例如:
借指軍事、戰争
通過铠甲代指與軍隊、戰事相關的内容。例如宋代秦觀賦文中“金甲”暗喻兵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全唐詩》等古籍。
《金甲》一詞有多種意思,可以泛指金屬打造的盔甲,也可以特指金屬盔甲中的一種铠甲。此外,《金甲》還有引申義,比喻某個人或事物像金屬盔甲般堅固,抵禦外界困擾。
《金甲》一詞的拆分部首為金(jīn,表示金屬)和甲(jiǎ,表示甲殼),共計6個筆畫。
《金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金屬盔甲是古代戰士的重要裝備之一。繁體字中,“金”字的上半部分寫得像金屬的質感,下半部分則寫得像金屬的形狀。而“甲”字則比較直接,用兩根垂直的線表示甲殼的樣子。
古時候,《金甲》一詞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隻是在金屬盔甲的圖像上稍有偏差,可能并不像繁體字中那樣清晰地刻畫出金屬盔甲的形狀。
1. 高山上,一位練武多年的武者身穿金甲,氣勢威嚴。
2. 他的心靈如同一層金甲,能夠抵擋外界的誘惑和打擊。
組詞:金甲戰士、金甲蟲、铠甲、金鋼不壞。
近義詞:金铠、金铠甲、金屬盔甲。
反義詞:脆弱、易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