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敗的都城。《戰國策·齊策五》:“夫罷士露國,而多與天下為仇,則明君不居也。”
“露國”是漢語中對俄羅斯的舊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構成 “露”字源于俄語“Россия”(Rossiya)的音譯縮略形式。19世紀中後期,漢語文獻常将俄羅斯音譯為“露西亞”,後簡化為“露國”,與“沙俄”“帝俄”等稱謂并存使用。該譯名符合漢語雙音節化構詞規律,與同期“英吉利”“法蘭西”等國名翻譯方式一緻。
二、曆史應用 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第11卷第234頁記載,“露國”特指沙皇俄國,常見于清末至民國初期外交文書。如1896年《中俄密約》漢譯本中五處使用“露國”指代籤約方。此稱謂持續使用至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逐漸被“蘇俄”“蘇聯”取代。
三、現代使用 當代漢語中“露國”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舊時對俄羅斯的稱呼”。但在日本漢字文化圈仍保留該用法,日語“露國”(ろこく)繼續作為俄羅斯的正式漢字表記之一,此差異體現了漢字文化的地域演變特征。
主要參考文獻:
“露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進行解釋:
核心含義
該詞最早出自《戰國策·齊策五》的“夫罷士露國,而多與天下為仇,則明君不居也”,指因國力衰敗導緻都城破敗的狀态。
這裡的“露”意為“暴露、顯露”,“國”特指都城,整體強調國家衰落後都城的殘破景象。
延伸用法
在古漢語中,常與“罷士”(疲憊的士兵)并用,形容國力衰退、民生凋敝的局面,如詩詞中“風露國所沾”暗喻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中。
成語“露出馬腳的國家”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指“隱藏不住真相或行為不端的國家”,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的釋義。
日語中的特殊用法
近代日本曾用“露國”指代俄羅斯(源自俄語“Россия”音譯),如“日露戰争”即日俄戰争。但此用法屬于日語漢字表記,與中文含義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戰國策》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
白疊布寶匳伯德常家昶衍闡綜澄澈串同打光棍丹寸恫脅多端厄台法鉢芳樹凡濁佛高一尺,魔高一丈父慈子孝感風耕芸貫通融會鬼録輥雷函匦紅新月會胡逞戒屬丌官開火倉婪尾酒柳琴流螢珑璁率身魔掌内憂外患鳥翼佞猾潛科學遷配謙婉勤儉窮工極變起請日宇容彩柔纖爇節山積深夜時訓素呾纜天固鐵壁銅山聽聲畏伏問牛知馬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