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訓的意思、時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訓的解釋

指先王遺教。《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去肅表乎時訓,行慶動於天矚。” 張銑 注:“時訓,謂先王之教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時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時訓”指先王遺留的教誨或遺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前代治國理念的尊崇。該詞由“時”(指時代、時節)和“訓”(教導、準則)組合而成,強調特定曆史時期傳承的教化内容。

二、文獻出處與引證

  1.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提到:“去肅表乎時訓,行慶動於天矚。”
    • 唐代學者張銑對此注釋:“時訓,謂先王之教也。”
  2. 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禮制或頌揚先王功德的文辭中,強調遵循曆史經驗與道德準則。

三、結構分析

四、現代用法與示例

現代漢語中,“時訓”已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或文學作品中仍可見其蹤迹。例如:

“夾在兩支艦隊之間的煙霧……讓士兵像平時訓練時那樣有條不紊地行動。”
此處“時訓”被引申為“常規訓練”,但與原義略有差異,需結合語境理解。

“時訓”的核心含義是曆史傳承的治國或道德教誨,多見于古代典籍。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文選》及張銑注本(來源1、7、8)。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時訓的意思

《時訓》是一本古代兵法書籍,主要講述了戰争策略、指揮戰術和軍隊組織等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時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日”和“言”,其中“日”對應的是時間,而“言”則是指言語、語言。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時訓》最早是出現在戰國時期,後經漢朝劉向整理編著成書。

繁體

在繁體字中,時訓分别寫作「時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時訓的寫法與現在相比略有不同,有些筆畫的順序和形狀有所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閱讀《時訓》可以了解古代兵法的智慧。

2. 他一直學習《時訓》,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

組詞

時期、時光、訓練、訓誡、訓斥

近義詞

軍事著作、兵書、兵法

反義詞

和平、文藝、文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