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凱弟的意思、凱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凱弟的解釋

亦作“ 凱悌 ”。和樂貌。《禮記·孔子閑居》:“ 子夏 曰:‘敢問《詩》雲“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 孔穎達 疏:“凱,樂也;弟,易也。” 漢 揚雄 《長楊賦》:“出凱弟,行簡易。” 三國 魏 曹丕 《述征賦》:“揚凱悌之豐惠兮,仰乾威之靈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凱弟”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詞彙,本義為“和樂平易的樣子”,常見于古代文獻。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釋義為“形容性情溫和,待人寬厚”,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性或社會氛圍。例如《詩經·小雅》中有“凱弟君子,民之父母”的表述,指代仁德兼備的統治者。

從構詞角度分析,“凱”通“恺”,意為安樂;“弟”通“悌”,指敬愛兄長,二者疊加後形成複合詞,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作為人名使用,如知名主持人李凱弟,取其“溫和有禮”的象征意義。在文學創作領域,作家偶爾會借用此詞營造古典語境,如茅盾文學獎作品中曾出現“凱弟之風”的修辭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凱弟”詞條,但包含其通假形式“恺悌”,建議使用者根據具體語境選擇規範用字。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資料和古籍引用,“凱弟”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kǎi dì(注音:ㄎㄞˇ ㄉㄧˋ),意為和樂、平易的樣子,常以“凱悌”作為異體寫法。例如《禮記·孔子閑居》中“凱弟君子,民之父母”即描述君子和樂寬厚的品質。

二、古籍用例

  1. 《長楊賦》(漢·揚雄):“出凱弟,行簡易” —— 指施政寬和、措施簡省。
  2. 《述征賦》(三國·曹丕):“揚凱悌之豐惠” —— 強調以仁德和樂之态彰顯恩惠。

三、常見誤解說明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凱弟”誤作“戰勝敵人”的成語,但根據《禮記》等經典文獻及權威詞典考證,此釋義缺乏依據,正确含義應為“和樂貌”。

四、延伸用法 在手遊《蓋伊傳說》中,“凱弟”被用作角色名,屬于現代文化中的再創作概念,但此用法與古籍原義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暧昧之情白芨包容貝裝逋稅慚伏草驢車輔籌思淳元湊口饅頭邨墅璗琫丹情發棱泛酒封發佛心天子撫問鋼化玻璃耿耿攻倒歸遯汗流洽衣紅壁滑扢虀荒貨慧雨機船街壘迥韻矩陣元科鬥籍老虜連縫緑蒂緑珠墜樓謀元粘合劑撇清平均利潤屏匿平野奇花名卉碕角起令隨合枘鑿三兔穴騷駭市吏市釀石犝豎鱗蒜押天王老子童子退損黠胡校箋小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