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逢的意思、龍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逢的解釋

亦作“ 龍逄 ”。即 關龍逢 。 夏 之賢人,因谏而被 桀 所殺,後用為忠臣之代稱。《莊子·胠箧》:“昔者 龍逢 斬、 比幹 剖。” 漢 劉向 《九歎·怨思》:“若 龍逄 之沉首兮,王子 比幹 之逢醢。”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帝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癡漢,方知 龍逢 、 比幹 非是俊物。’” 唐 韓愈 《通解》:“故 龍逄 哀天下之不仁,覩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進盡其言,退就割烹。”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 龍逢 、 比幹 ,因諫而亡,謂之忠臣。” 清 鄭燮 《道情》之九:“弔 龍逢 ,哭 比幹 ,羨 莊周 ,拜 老聃 , 未央宮 裡 王孫 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龍逢”是中國古代曆史與文學中的一個典故人物,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龍逢(亦作“龍逄”)即關龍逢,是夏朝末代君主桀時期的賢臣。他因直言進谏觸怒夏桀而被殺,後世将其視為忠臣的象征。

  2. 曆史背景
    據《莊子·胠箧》記載:“昔者龍逢斬、比幹剖”,将他與商朝的比幹并列,兩者均因谏言遭暴君殺害,成為忠誠與犧牲精神的代表。

  3. 文化象征
    在文學作品中,龍逢常被引用以表達對忠貞氣節的贊頌。例如唐代韓愈的詩文、劉向《九歎》中均提到他,凸顯其“忠臣不避死”的形象。

  4. 讀音與字形

    • 拼音:lóng féng
    • 注音:ㄌㄨㄥˊ ㄈㄥˊ
      部分文獻中“逢”也寫作“逄”,屬異體字,兩者通用。
  5. 延伸用法
    後世常以“龍逢”代指敢于直谏的臣子,或隱喻因堅持正義而遭遇迫害的人物,與“比幹”并稱,成為傳統文化中忠烈精神的典型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文學引用,可參考《莊子》《九歎》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龍逢的意思

《龍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龍與龍相逢,指事物相遇或人與人相遇的巧合。表示兩個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個時間或地點出現在一起,有着特殊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龍(虍)逢(辶)

拆分筆畫:龍(9畫)逢(11畫)

來源

《龍逢》最初見于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此書是一部收集了南北朝時期曆史人物言談和故事的著作,成書約在5世紀。這個成語也源自其中一則故事:“鄧艾欲北取中郎将王戎,見戎即親善之,王戎喜曰:‘君欲引吾龍逢?’鄧艾笑而去。”後來,人們引申出了“龍逢”一詞。

繁體

《龍逢》為繁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不過,《龍逢》這個詞在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例句

在新年晚會上,我竟然與我多年未見的朋友龍逢了,我們都覺得這是一種緣分。

組詞

龍飛鳳舞、逢場作戲、逢迎、逢人、逢時、逢鄉願、逢年過節、逢意

近義詞

巧遇、巧逢、偶遇、偶然相遇

反義詞

錯過、失面、失遇、失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