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鸾辂。《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 郑玄 注:“鸞路, 有虞氏 之车。有鸞和之节,而饰之以青,取其名耳。”《汉书·王莽传上》:“鸞路乘马,龙旂九旒。” 颜师古 注:“鸞路,路车之施鸞者也。” 宋 司马光 《春帖子词·皇帝阁》诗:“鸞路迎长日,农祥正晓天。”参见“ 鸞輅 ”。
“鸾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礼仪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鸾路(拼音:luán lù)指古代天子乘坐的礼仪车驾,又称“鸾辂”。该词由“鸾”(传说中类似凤凰的神鸟)和“路”(通“辂”,指车)组成,字面意为装饰鸾鸟形象或鸾铃的车。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鸾路”解释为“夫妻相互扶持”,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诗经》诗句的误读或引申,需谨慎采信。
核心含义:鸾路是古代帝王在重要仪式中乘坐的华贵车驾,象征身份与礼制。
注意: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采用《礼记》《汉书》等经典文献的释义。
《鸾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鸟凤飞翔的路,形容鸾凤在空中舞动飞行的美妙景象。
鸾路的拆分部首是“鸟”字旁,部首的读音是“niǎo”。鸾路的总笔画数为17画。
“鸾路”一词最早出现在《古文观止》中,是中国古代文人以形容鸾凤之美丽飞行的诗意表达。
鸾路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鸞路」。
在古时候,鸾路的汉字写法为「鸾路」,其中的“路”字表示路的意思。
1. 鸾路盘旋,鸟翼相随,如云般绚烂迷人。
2. 他们飞越青山绿水之间,舞出一条美丽的鸾路。
1. 鸾凤双飞
2. 鸾翔凤舞
3. 鸾音凤鸣
1. 凤飞翔
2. 凤翔鸾舞
3. 飞翔之路
实地飞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