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爐峰 。 江西省 廬山 香爐峰 的省稱。 隋炀帝 《與峰頂寺僧書》:“ 鑪峯 香氣,煙霞共遠。”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 鑪峯 生轉盻, 橘井 尚高褰。” 唐 李賀 《勉愛行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一:“小雁過 鑪峯 ,影落 楚 水下。”
“鑪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鑪峯”是“爐峰”的異體寫法,特指江西省廬山的香爐峰(今稱“香爐峰”)。該詞由“鑪”(同“爐”)和“峯”(同“峰”)組成,字面意為“形似香爐的山峰”。
該詞多見于古詩文:
現代漢語中,“鑪峯”已不常用,通常寫作“爐峰”或“香爐峰”。若閱讀古籍時遇到此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康熙字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鑪峯(lú fē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是一個古時的詞彙,具有特定的含義。下面将對該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鑪(钅+羅,13畫)、峯(山+鳳,10畫)。
來源:鑪峯一詞來源于古代煉鐵技術,鑪是用來融化鐵礦石的爐子,峯則是指高山的尖頂。
繁體:鑪峯的繁體字是爐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鑪的寫法和現代一緻,峯則是寫作峰。
例句:鑪峯之上,雲霧缭繞,如世外仙境。
組詞:
1. 鑪爐(lú lú):指用來熔化金屬或礦石的爐子。
2. 山峯(shān fēng):指山峰,山脈中最高的部分。
3. 仙境(xiān jìng):指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的地方。
近義詞:
1. 山峰(shān fēng):指山脈中較高的地方,比喻在某個領域中最突出的部分。
2. 高峰(gāo fēng):指山峰的最高處,也可比喻某個時期或某個領域的最佳狀态。
反義詞:平原(píng yuán):相對于山峰而言,指地勢平坦的地方。
總結來說,鑪峯是一個古代煉鐵技術相關的詞語,它指的是爐子中熔化鐵礦石的過程中,冒出的爐頂上升的煙霧。這個詞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鑪(钅+羅)和峯(山+鳳),繁體字是爐峰。可以有多種組詞形式,例如鑪爐、山峯和仙境。與之近義的詞彙有山峰和高峰,反義詞是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