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世厲俗的意思、敦世厲俗的詳細解釋
敦世厲俗的解釋
謂促使世俗風尚純樸起來。 宋 蘇轼 《禦試制科策》:“欲興利除弊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厲俗的解釋 激勵世俗。《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自 園公 、 綺裡季 、 夏黃公 、 甪裡先生 、 鄭子真 、 嚴君平 皆未嘗仕,然其風聲足以激貪厲俗,近古之逸民也。” 明 宋濂 《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孝足
網絡擴展解釋
“敦世厲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
發音與結構
讀作dūn shì lì sú,由“敦”“世”“厲”“俗”四字組成,屬于書面語。
-
釋義
- 核心含義:促使社會風俗變得淳樸,激勵世風向好發展。
- 字詞解析:“敦”意為促成、厚道;“厲”指激勵、勸勉;“世”指社會,“俗”即風俗。
-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禦試制科策》:“欲興利除害,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另有《梁書·甄恬傳》提及類似用法,但蘇轼的引用更為廣泛。
-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表達,作謂語或賓語。
- 強調通過教化或政策改善社會風氣,如:“政府推行禮教,旨在敦世厲俗。”。
-
近義詞
“敦風厲俗”與其含義相近,均指整頓和提升社會風尚。
該成語常用于描述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倡導,具有文化傳承和道德教化的深層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世厲俗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嚴守道德、遵守社會規範,對人際關系和日常行為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和行動來應對。
拆分部首和筆畫:敦(人,一丨一)
世(一丨丨)
厲(廠,廾,一)
俗(人,丨)
來源:敦世厲俗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強調個人應該以明理、守禮來面對社會。
繁體:敦世厲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敦世厲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整體意思保持一緻。
例句:他從小就受到教育,深知敦世厲俗的重要性。
組詞:敦厚、世故、厲行、俗人
近義詞:遵守社會規範、恪守道義、守紀律
反義詞:不守規矩、不合群、不道德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