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貊道的意思、貊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貊道的解釋

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制度的貶稱。《後漢書·仲長統傳》“二十稅一,名之曰貊” 唐 李賢 注:“《孟子》載 白圭 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 曰:‘子之道貊道也。’ 趙岐 注雲:‘ 貊 , 夷貊 之人在荒者也。 貊 在北方,其氣寒,不生五穀,無中國之禮,故可二十取一而足也。’此言欲輕稅也。” 明 歸有光 《與王子敬小簡》之六:“惟土俗儉陋,近來務為裁損,幾于貊道。” 清 範濂 《雲間據目抄》卷四:“ 元 入中國,定天下田稅:上田每畝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田兩升,水田五升。以此貊道治天下,賦雖輕,不足法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貊道”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ò dào,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指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或制度,帶有貶義色彩。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曆史文獻進一步解析:

1.字面與引申含義

2.曆史文獻中的出處

3.文化背景與演變

“貊道”是古代中原文化對北方少數民族制度習俗的貶稱,其内涵與稅收、禮法密切相關,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偏見與地域差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孟子·告子下》《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貊道”?

“貊道”是一個古漢字詞,意為猛獸行走的路。它由部首“豕”和“辵”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貊道”的部首是“豕”和“辵”。其中,“豕”是指豬的意思,表示與豬相關的事物;“辵”指辶,表示行走的意思。整個字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

“貊”是中華民族遠古部落中的一支,他們以打獵為生。因此,他們會熟悉猛獸行走的路,所以“貊”也可以表示猛獸。而“道”則表示路。所以“貊道”即表示猛獸行走的路。

繁體

“貊道”在繁體中為“貊道”,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變體。而“貊道”的古漢字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略有不同,但整體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在森林中留下的足迹顯示着猛獸的貊道。

2. 我們不能隨便闖入未知的地方,那裡充滿了各種猛獸的貊道。

組詞

1. 貊猛:意為猛獸。

2. 道路:意為路程。

3. 貊貊:意為非常猛烈。

近義詞

1. 獸徑:意為猛獸行走的路。

2. 猛獸路:意為猛獸行走的道路。

反義詞

1. 人行道:意為人類行走的道路。

2. 畜道:意為家畜走動的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