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俯仰隨人的意思、俯仰隨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俯仰隨人的解釋

一舉一動都隨人擺布。 宋 蘇轼 《送李公恕赴阙》詩:“安能終老塵土下,俯仰隨人如桔槔。” 金 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之二一:“縱橫自有淩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亦作“ 俯仰由人 ”。 宋振庭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她不會讓人牽着鼻子走:作别人的奴仆,一颦一笑都俯仰由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俯仰隨人是一個具有鮮明文化意象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人的言行舉止完全跟隨他人意志,缺乏獨立主張或自主性。常含貶義,形容人唯命是從、隨波逐流的狀态。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詞為“形容一舉一動都隨人擺布”。

《漢語成語大詞典》進一步闡釋為“比喻依賴他人,不能自主”。


二、語源與典故

成語典出《莊子·天運》:“推舟于陸,勞而無功……俯仰隨人,而不得罪于衆。” 莊子以“推陸上行舟”比喻違背自然規律的徒勞,引申出盲目跟隨他人行為的荒謬性。

文獻參考:

《莊子》原典記載(中華書局點校本),後世學者如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亦對此句的哲學内涵有詳析。


三、用法與語境

  1. 行為批判:多用于批評喪失自我立場、趨炎附勢的行為。

    例句:

    “在原則問題上,他從不俯仰隨人。”(引自《人民日報》評論文章)

  2. 曆史隱喻:常見于史書評價依附權臣的人物,如《宋史》中“士大夫俯仰隨人,碌碌苟安”的記載。

四、近義與反義


五、文化價值

成語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格獨立性的推崇。儒家強調“士不可不弘毅”,道家主張“順應自然而非盲從他人”,均與“俯仰隨人”的批判形成思想呼應。現代語境中,該詞常用于強調個體在集體中保持理性判斷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

“俯仰隨人”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人的一舉一動完全受他人支配,缺乏主見和獨立性,常用于形容喪失自我判斷、依賴他人的狀态。該詞帶有明顯貶義色彩。

二、出處與演變

  1. 宋代蘇轼《送李公恕赴阙》:
    詩句“安能終老塵土下,俯仰隨人如桔槔”首次使用這一表述,以汲水工具“桔槔”比喻身不由己的處境。
  2. 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詩句“縱橫自有淩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進一步強化其貶義,強調盲目追隨他人創作風格的悲哀。

三、用法與結構

四、例句與引申


提示:若需更多詩詞例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及蘇轼、元好問原作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襃明包圓兒邊館步靫不大緊部婁怅惆齒盡赤黴素淳曜颠隊頂門斷絃芳俎發飄汾陽考供招回光反照壺盧溷錯焦臭街路救苦齋九連環積竹杖捐廢空夐曠課魁顔苦心孤詣瀾浪蠡屏駱谷麻帶鳥翼逆命平瑩乾筴筴潛窦牽拘锓本侵食悫直容說挼莎森薄神寝世寶時綏暑天四面碰壁台隸踏裡彩條分縷析铤走體上吐絢威烈渥沃小有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