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農民起義軍撚軍各大旗的首領,其地位在總旗旗主之下。大旗是組成撚軍的獨立單位,因能獨立活動,出發一次,稱為一趟,故名。《安徽撚軍傳說故事·金豆子》:“ 鹹豐 初年,撚子在 安徽 、 河南 、 山東 、 湖北 ,真是多的沒法說,光數大小趟主,也夠你數幾個月的。” 淩力 《星星草》第二章:“弟兄們最近按天朝軍制重新編了隊,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司馬之稱一時叫不慣,還可以同時并稱旗主、趟主、大撚目、小撚目。”
“趟主”是清代農民起義軍撚軍中的一個軍事職位,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趟主是撚軍内部“大旗”組織的首領,其地位僅次于總旗旗主。每支大旗是撚軍的獨立作戰單位,可單獨執行任務,每次出征稱為“一趟”,因此其首領得名“趟主”。
名稱由來
撚軍以“旗”為基本編制,大旗作為獨立單位行動時,出發一次稱為“一趟”(類似現代軍事中的“一次行動”)。趟主即負責指揮單次行動的核心人物,名稱由此而來。
組織地位
在撚軍層級中,趟主隸屬總旗旗主,但實際擁有較大的自主權。例如文獻提到,撚軍改編後雖設有軍帥、師帥等職,但舊稱“旗主”“趟主”“撚目”仍被沿用,可見其重要性。
文獻例證
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某領域主導者”,可能是詞義的引申,但曆史語境下專指撚軍軍事職位,二者需區分。
如需進一步查閱原始資料,可參考《安徽撚軍傳說故事》《星星草》等文獻,或曆史類權威詞典。
趟主,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旅途中領導、負責的人。指在隊伍行進中帶領前導或指引方向的人物。也可用于形容在工作或團隊合作中負責指導、領導工作的人。
趟主的拆分部首為趟(走部)和主(丶部)。它共有16畫。
趟主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兩個常用字組合而成的詞語。
繁體字“趟主”和簡體字一樣,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時候,寫作“趟主”的字樣與現代相同,未有顯著變化。
1. 他是我們旅行團的趟主,負責領路。
2. 這個項目的趟主是王經理,他負責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
趟主的相關詞語有:巡邏、引路人、導遊、帶隊、領隊等。
趟主的近義詞有:領隊、指引者、負責人、首領等。
趟主的反義詞有:跟隨者、隨從、從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