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高陽樂人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魏 高陽王 樂人所作也,又有《白鼻騧》,蓋出於此。”
(2).一種白鼻黑喙的黃馬。 唐 李白 《白鼻騧》詩:“銀鞍白鼻騧,緑地障泥錦。” 宋 梅堯臣 《和端式上人詠·垂崖鞭》:“崖竹出石壁,根瘦懸青蛇……少年莫翦去,騎殺白鼻騧。” 明 何景明 《畫馬行》:“細看不是白鼻騧,恐是當朝獅子花。”亦省稱“ 白鼻 ”。 唐 韓翃 《贈别崔司直赴江東兼簡常州獨孤使君》詩:“蘇山逐青驄, 江 家驅白鼻。”
“白鼻騧”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古樂府曲名
源自南北朝時期,最早見于《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高陽樂人歌》。據記載,此曲由魏高陽王樂人創作,後成為樂府詩的一種形式。
特定品種的馬
指一種白鼻黑喙的黃馬。“騧”在古漢語中特指黑嘴的黃馬,因此“白鼻騧”形容馬的特征為白鼻、黑喙、黃身。例如唐代李白《白鼻騧》詩雲:“銀鞍白鼻騧,綠地障泥錦”,描繪了這種馬的華美形象。
李白的詩作
李白的同名樂府詩通過“白鼻騧”象征駿馬,結合銀鞍、錦障泥等意象,展現騎馬踏花、暢飲胡姬酒肆的灑脫場景,體現了唐代文人豪放的生活情趣。
比喻引申
部分文獻(如、2)提到該詞可用于形容“人病重”或“鼻子紅腫”,但此用法較罕見,可能為個别語境中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該詞以“馬”的本義為核心,兼具文學曲名屬性,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李白詩作或樂府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樂府詩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